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作為國內ToB領域的重要平臺,釘釘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
近日,記者從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獲悉,阿里擬收購陳航創辦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陳航將出任阿里集團旗下釘釘CEO。同時,現任釘釘CEO葉軍將回到阿里。
綜合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此次阿里圍繞釘釘的重大人事調整舉措背后,核心意圖在于借助釘釘這一在ToB領域根基深厚、影響力廣泛的平臺,加速推進AIToB戰略的全面落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創始人回歸引關注
回溯來看,2020年9月28日,阿里宣布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云全面融合,確保“云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同時,陳航調任阿里集團,接任者是阿里企業智能事業部負責人、政務釘釘負責人葉軍。
2021年,陳航帶著部分釘釘核心骨干創業,新公司名為“兩氫一氧”,曾獲得包括元璟資本在內的投資機構投資。彼時,陳航曾在一次采訪時解釋道:“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后來,阿里的“云釘一體”戰略不再被著重強調。2023年3月份,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后,釘釘逐漸作為阿里的獨立業務來發展,成為“1+6+N”組織架構中“N”的一員。
在葉軍的管理下,釘釘商業化成績突出。2025財年,釘釘的訂閱收入超過30億元。
目前,釘釘仍是國內企業級市場上用戶規模最大的一款應用。不過,在與飛書、企業微信的競爭中,釘釘面臨大客戶“轉身”、新用戶增速放緩等困局。
記者了解到,在陳航回歸后,釘釘“回歸”創業作風,作風要求也有所改變:要求9點上班,早開會、晚總結,保持快速反應;午休后13:15必須進入工作狀態;技術要親自寫代碼,減少純管理崗位……
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陳航作為釘釘創始人,對產品和市場有深刻理解,其回歸將加速釘釘的AI轉型,推動釘釘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創新。這一人事變動顯示出阿里對釘釘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是讓釘釘重新找回創業公司執行力的重要舉措,有望為阿里在企業服務領域帶來新的增長點。
打造面向ToB領域的AI應用
當前,AI應用端的競爭開啟,在阿里“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中,阿里急需在產品側找到落腳點。其中,AI原生應用夸克是阿里撬開AIToC市場的重要抓手。
在AIToB領域,阿里CEO吳泳銘在2月份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釘釘是集團內非常重要的ToB資產,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業內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而釘釘是我們最重要的面向ToB領域的AI應用。”
有接近阿里的相關人士表示,當前,釘釘的定位正發生改變,被拔高到阿里AIToB的入口級產品。陳航回歸后將負責釘釘的智能化轉型,探索AI技術與辦公場景深度融合。
在3月份的“AI創業N次方”生態創新大會上,釘釘副總裁、開放平臺總經理王銘表示:“AI時代大幕拉開,釘釘生態也進入新的階段,全面開啟AI生態建設。All in AI的釘釘,關鍵戰略就是聚焦生態。”
據了解,釘釘自2023年4月全面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開啟智能化戰略后,便致力于將AI技術與辦公場景深度融合。目前,已有超220萬家企業在釘釘使用AI,覆蓋制造、醫療、金融、零售等20個行業。
為了助力AI創業者和生態伙伴更順暢地完成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化落地的過程,釘釘在大會上提出“三免四助力”政策:免除開發者傭金、保證金及算力費用,同時提供品牌推廣、銷售渠道、技術支持和投資對接等全方位助力。
業界普遍認為,釘釘目前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在探索如何讓企業愿意為AI功能付費的商業模式上。需要明確的是,釘釘最核心的優勢究竟是什么?對陳航來說,現在關鍵任務是找到突破口,讓釘釘在競爭激烈的AI領域站穩腳跟,這與他當初從零開始打造釘釘時面臨的難度不相上下。
對于戰略重心多次調整的底層邏輯、釘釘推動AI技術商業轉化的具體模式等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向釘釘方面發出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尚未回復。
有科技行業分析師表示:“國內B端市場競爭激烈,各企業都在押注AI,力求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增效突圍。釘釘現在的戰略選擇,需要基于對市場需求動態變化的敏銳洞察以及對AI技術成熟度的精準研判。”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如果釘釘能夠成功整合生態,成功跨越商業化瓶頸,進而引領中國ToB市場開啟智能體競爭新時代,對阿里在云與AI交匯點上重奪企業服務市場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將助力阿里擴大市場版圖、完善生態,吸引更多企業和合作伙伴加入,積累大量企業級數據,為阿里在云計算、AI技術研發等方面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推動其云與AI技術持續創新。
(編輯 喬川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