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新規已經生效幾周,修改后的香港上市新規第一次向連收入都沒有的生物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而且這個門只對生物科技公司開放。5月23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其網志中首談港股市場該如何迎接生物科技新秀。
一般來說,沒有收入的公司都處于高風險的早期發展階段,投資者很難有可靠的標尺來判斷公司發展前景和投資風險,尤其生物科技行業相比于其他行業,確實有其特殊的投資風險,這個風險主要體現在:首先,生物科技公司的產品研發周期長,一種新藥從研發到最后獲批在市場銷售,短則三四年,長則達十年。第二,由于生物科技公司的產品事關公眾健康,受到政府嚴格監管,在獲批生產前幾乎不可能有營業收入,因此它們的產品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第三,生物科技公司的產品研發失敗風險高,例如,一些研發中的創新藥物即使通過了一期和二期臨床測試,在三期臨床測試中失敗的也比比皆是。即使通過了所有臨床測試,監管當局也有可能因為其他因素不批準該產品上市。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本身的風險之外,投資生物科技板塊可能還面臨兩大市場風險:一是股價波動風險。生物科技板塊不同于一般的行業,它們上市后的表現容易兩極分化,要么大喜,要么大悲,由于新產品的研發成敗與是否通過審批決定著生物科技公司的生死,任何有關產品研發與監管審批進程的信息都容易給股價帶來劇烈波動。二是內幕交易的風險。由于高度的專業性和信息嚴重不對稱,生物科技板塊內幕交易的風險會明顯高于其他板塊。一方面,有關產品研發的信息對于股價的刺激明顯高于其他行業,內幕交易的潛在回報高;另一方面,生物科技行業的產品審批受到產品安全性和療效、社會需求、醫改政策、監管取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并非所有信息都是透明的,由于公開信息比較有限,產品獲批的可預見性非常低,內幕交易的空間顯著高于其他行業。
既然風險這么高,為什么不把上市門檻定高,把風險高的公司都擋在門外?
李小加表示,必須努力在發展和審慎之間尋求合理平衡,門檻定得過高無法滿足生物科技行業合理的融資需求,把很多急需資金的好公司擋在門外,讓投資者錯失良機,如果門檻定得過低,可能會把高風險的公司放進來,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所以在征求業內專家意見后,最終選擇設定15億港幣市值和已通過一期臨床測試、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測試這兩大主要上市門檻,并根據行業特點為此類上市公司設定了特殊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幫助投資者判斷投資風險。
此外,李小加還表示,在香港這樣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國際市場中,客觀清晰的門檻一經設定,監管者就不會再在前端進行實質性主觀審批,也不可能依賴第三方專家進行發審把關。監管的焦點只能體現在嚴格的信息披露上,為了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香港交易所也不會對入市融資規模、價格與節奏進行“流量管理”。如果想讓香港的生物科技板塊成長為參天大樹,就不能把它們放在呵護下的溫室里。
李小加建議投資者,在買賣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之前一定要仔細研究上市公司的產品研發,臨床實驗結果和監管程序等細節,為自己的投資負責。生物科技公司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散戶。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