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香港新股與次新股市場來說,是既有驚喜又有尷尬的一年。
驚喜的是,在年內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后,2018年港股IPO市場的上巿數量與融資額領跑全球資本市場,成為今年全球第一上市地。
德勤根據市場信息預測,香港市場在2018年約有208只新股上市,融資近2866億港元,相較2017年分別上升約29%及123%,新股數目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在2018年全球5大IPO融資額的排名中,港交所之后,分別為紐交所、東京證交所、納斯達克以及上交所。
從結構上看,港股約超過70%集資額是來自內地企業,包括來自新經濟及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企業。其中,包括中國鐵塔、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在內的三只融資額超過300億港元的新股,使港股前五大新股融資額總計高達1519億港元,較去年的591億港元增加157%,可見新經濟新股在香港市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對此,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受惠于4月推行的新上市制度,香港的新股市場變得更多元化,繼而造就更多來自不同行業及規模的發行人到港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表示,新的上市制度吸引了不少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或者準備來港上市,豐富了香港股票市場的構成,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尷尬的是,今年港股次新股大量破發,連一些新經濟明星公司也不能例外,可謂風雨交加。
12月20日,主要在內地經營內河航運業務的次新股遠航港口(0.30-4.76%)突然閃崩,暴跌84.32%,21日再跌7.25%,收盤報0.32港元。遠航港口于今年7月10日上市,發行價每股0.38港元,該股在上月持續沖高,單月暴漲3.6倍。在經歷了本周的斷崖式下跌后,該股破發幅度已達15.78%。
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港股市場總共有141只次新股破發,破發率約為七成,其中破發幅度超過50%的次新股也達到41只。破發幅度最高的6只次新股均為創業板個股,破發幅度在69%至75%之間,包括愛世紀集團(0.18-3.17%)、竣球控股(0.07-7.69%)、倩碧控股(0.09-2.17%)等。破發率最高的主板股票是創升控股,破發幅度為68.43%。破發的次新股中不乏一些今年備受關注的明星股,例如小米集團、美團點評、映客(2.39-3.24%)、平安好醫生(39.10-0.76%)以及近期上市的五谷磨房(01837)等。
對于一些被稱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經濟明星公司,新股上市以后也出現破發的現象,李小加解釋,不少投資者常有一種誤解,認為破發的都是壞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會破發的。其實,新股是否破發與上市公司的質地優劣并無必然關系。破發的參照系只是IPO時的發行價,只是投資者不斷根據市場冷暖、估值高低調整預期的一種自然反應。
對于是否考慮人為控制發行節奏或價格來避免新股破發現象,李小加表示選擇尊重市場的力量,“新股破發是市場自然現象,任何一個市場也不能避免。如果人為控制或干預發行節奏或價格,恐怕最多也只可能延緩破發的情況,而且可能導致市場信息扭曲,對市場的長遠發展可能并無裨益。”
香港IPO市場融資在2018年再次蟬聯全球榜首,以驕人的表現結束,明年這一趨勢能否延續呢?德勤預測,在目前的市況及有超過200家公司上巿申請的情況下,香港新股巿場于2019年最多將有約200只新股集資約1800億港元至2300億港元,其中科技、醫藥、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以及教育等新經濟企業很可能引起最大的市場關注,其他潛在焦點包括一些計劃以H股形式上市的著名新三板發行人。
歐振興認為,在內地與香港資本巿場更多互聯互通的大前提下,內地與香港的上市平臺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起相輔相成互補的作用。當宏觀經濟環境轉趨穩定時,新上市規則所帶來更廣和更強的效應將變得更明顯。只有當市場條件有利時,企業才能獲得更高估值,屆時,方可看到更多不同股同權架構的企業上巿。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