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6月25日,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的截止日,這天之后將執行2019補貼新政。即便是過渡期,2019補貼新政的“療效”十分明顯,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滑。
隨著“低補貼時代”的來臨,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躺著賺錢的日子即將一去不復返,他們將迎接更大的市場挑戰。
有專家認為,今年下半年以后,新能源車企可以說是面臨“內憂外患”。一方面是補貼退坡,另一方面是外資品牌的新能源車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包括特斯拉國產化,這對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龍頭,比亞迪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即將正式實施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通知》明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過渡期之后,取消地方財政對于新能源車輛的購置補貼。
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
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在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前提下。按照2019補貼方案計算,續駛里程在250km(含250km)至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金額為1.8萬元,續駛里程超過400km(含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金額為2.5萬元。
而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要求,續航里程為25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可享受3.4萬元的補貼,過渡期獲得補貼僅為2.04萬元;續航里程在300km到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2018年可享受4.5萬元補貼,過渡期只能獲得2.7萬元;續航里程為400公里及以上的純電動乘用車,可享受5萬元的補貼,過渡期可以獲得補貼3萬元。
不難發現的是,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雖然設置了過渡期,但也僅僅是短暫的緩沖。2019年補貼新政是為了2020年后補貼取消做了鋪墊,徹底治愈長期發放補貼而導致的“補貼依賴癥”。
不容樂觀的是,剛剛過去的5月份,新能源汽車增速回落。
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9.6萬輛,同比增長14.4%,保持正增長,1月份-5月份累計銷量為42.6萬輛,累計同比增長51%;5月份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0.9萬輛,同比下滑53.7%,1月份-5月份累計銷量為3.9萬輛,累計同比下滑16.1%。
有分析師表示,退坡后的補貼新政即將于6月25日起正式落地,新能源商用車在補貼過渡期結束前產銷提前釋放,是導致本月銷量大幅降低的原因之一。同時疊加國五國六切換,終端庫存國V燃油車折扣力度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銷售也帶來一定的擠壓。使得消費者觀望情緒明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
比亞迪改善續航里程提升性價比
補貼過渡期結束進入倒計時階段,面對褪去的大額補貼和嚴峻的車市,有的車企策略得當,質優價廉,表現優異;有的車企,應對失策,捉襟見肘,錯失良機。
據了解,比亞迪的產品調整力度較大。2018年5月份元EV的EV360智聯尚酷型車型的起步售價7.99萬元。今年3月元EVEV360智聯領動型售價8.99萬元,較原來的8.59萬元增加0.4萬元。今年同期元EV的EV535智聯領動型售價10.99萬元。比亞迪元EV銷量持續排名新能源車銷量榜單前兩位。比亞迪通過幾輪調整,改善續航里程提升性價比,對沖補貼下調的壓力,可以說表現優異。
但相比之下,也有不少車企銷量創近年新低。隨著2019年新政補貼退坡加大,再加上地方補貼也隨之退出市場,國內車企或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
實際上,這幾年,我國新能源車市場蓬勃發展。新能源車銷量持續攀升,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共實現銷量78.8萬輛,同比增長68.4%,可以說發展潛力巨大。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銷量表現是建立在高額的補貼之上,補貼大幅退坡,勢必對新能源車銷量產生巨大沖擊。如果補貼退坡,新能源車漲價出售,銷量下滑或是大概率事件。
“通過這兩個月的銷量數據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由于市場需求弱,加上部分地區國六車型的切換,導致部分消費者持幣觀望,經銷商庫存壓力大。”有新能源汽車專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正是因為國六標準實施在即,各經銷商對庫存清理力度較大,加上市場低迷,所以各汽車品牌不得不拿出非常大的優惠力度,進行促銷。這也對終端消費者產生了一定的選擇困擾,所以一些消費者更加謹慎,也很大程度影響了新能源車市場的表現。
他還表示,以目前市場銷量靠前的新能源車車型分布來看,銷量較高的集中在A級轎車與SUV車型,而A00級電動車銷量依然不錯,秉承著價格優勢,但是讓出了銷量頭部位置。以目前市場銷量靠前的新能源車價格分布來看,主要是分布在15萬元這個區間,但這個價格區間同時也是燃油車的主流市場。除大型限購城市之外,如果新能源車漲價后,與燃油車價格形成鮮明對比,消費者勢必會重新回到燃油車的懷抱。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補貼下降后,車企成本大幅增長,消費者不接受漲價,市場需求難以有效啟動,但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有潛力的,新能源車企會有一個痛苦過渡期。
與此同時,即將在上海國產的特斯拉model3已公布售價并開啟預定。更時尚、更科技的外觀、更扎實的續航和巨大品牌影響力,也必然會分流大批消費者。
上述專家認為,特斯拉國產model3擁有走向產品銷量爆發的潛質。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國內新能源車企將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同時,外資品牌的新能源車也逐漸進入中國市場,這對國內新能源車企來說可謂壓力重重。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學毅 李春蓮)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