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同比下降16.8%和16.9%,車聯網企業的融資也陷入瓶頸。在這樣的背景下,9月27日,由《證券日報》主辦的以“萬億級車聯網市場,誰主沉浮?”為主題的2020汽車資本論壇在京召開。
華西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崔琰、一汽集團智能網聯院院長李丹、華人運通智能駕駛及電子電氣副總裁李謙、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縱目科技CEO唐銳、地平線CEO余凱齊聚一堂,就車聯網的當下與未來、車聯網技術路線之爭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車路協同發力
在車企探索自動駕駛之路時,不同風格的企業有不同的選擇,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技術路徑:傳統車企一般按照L2到L5的路徑實現自動駕駛,逐步漸進。而很多互聯網企業則直接從高級技術切入,希望可以一步就達到L4的級別。
這就像是爬珠穆朗瑪峰,一個南線一個北線,南線相對比較平緩;北線陡峭、難度大,但走上去會節省時間。李丹表示:“從傳統OEM(原始設備制造商)的角度來說,我更贊成從南線往上爬,即從L2一步步切入,先給用戶在某些場景下提供便利性,如果我們也像互聯網公司那樣,試圖一步達到L4以上可能承受不了。”
李謙表示,現在絕大部分企業采取的自動駕駛路線是有本質區別的。從大的技術路線上來說,都屬于單車智能的范疇。“我個人對單車智能走到L4以上是持質疑態度的,我比較認同的是在更高級自動駕駛領域里面,一定會出現不同的方案,因為單車有不同的缺陷,不是簡單靠技術就可以解決的。”
如果僅從單車智能一個維度發力,優化邊際效益會遞減,難以達到期望值。蘇坦認為,車聯網必須在車端智能和路端智能上共同發力。百度L4級別自動駕駛已經在全國很多城市跑起來了。蘇坦稱:“很多乘用車選用了我們的車聯網方案,有些傳統車企的燃油車也接入了這套方案。方案中包括我們做的測速、事故提醒等微觀層面上的應用,同時也應用了傳感器的手段,形成數據閉環,把信息回傳到云端,在路端形成云端感知的閉環。”
“南坡北坡”其實是商業模式的區別,有些企業選擇的商業模式是運營路線,而很多主機廠要考慮先把車作為商品銷售,這就決定了兩種模式對背后的成本敏感、供應鏈需求是不同的。唐銳表示,頂峰只有一個,無論是南坡還是北坡,目的都是爬到山頂,在爬坡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的融合以及新的邊界。
“特斯拉的路線越來越清晰,應該跟隨它的路線。”余凱認為,“就像是智能手機發展初期,很多廠商都在爭論什么是未來,也有多種主張,但是等蘋果第一代手機出來后,沒有跟進的廠商就逐漸消失了。”
生態融合大勢所趨
2019年,電動車滲透率達到近5%,觸及導入期到成長期的臨界點,可以預計電動車行業即將進入成長期。那么,在整個行業變化的過程中,車企及核心供應商未來將在哪些領域重點布局?
“特斯拉的成功不是靠電動化,而是靠智能化,引領用戶需求才是造車的終極理念。”李丹認為,特斯拉拋棄了傳統的羈絆,所有的零部件都能自己做,但是作為傳統OME難做芯片,傳統車企應該與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聯合協作。“首先,真正核心的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其次,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組群開發,合作共贏;再次,大家需要相互分工協作,各行其職。”
對于融合問題,李謙以手機舉例稱,除了蘋果系統外還有安卓系統,它們采用的就是一種建立聯盟的方式。“現在無論是造車新力量,還是傳統車企,都有機會聯合上下游供應商構建生態體系,推動智能網聯的發展。但建立這樣的聯盟,需要做出一些基礎上的突破。首先應把基礎技術做出突破,沒有技術的基礎,夢想也難以實現,在這個基礎上再構建生態聯盟,實現合作共贏。”
事實上,無論是車聯網還是智能駕駛,歸根結底還是在談車的智能化。蘇坦坦言,聯盟的意義非常重要,移動互聯網領域并沒有解決兼容問題,而汽車領域未來一定會形成以消費者利益最大化的生態融合趨勢。
唐銳認為,企業的開發方式應該發生一些變革,比如軟硬件分離,硬件先投入后,經過軟件升級降低成本。“不是所有的車企都能學特斯拉,因此在新形勢下,主機廠、供應商、芯片廠應該達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種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唐銳如是說。
“我們要打造智能時代的智能產品,有一個先決條件,要有一個智能的研發組織。”余凱認為,底層的計算類芯片架構,最終會形成一種“贏者通吃”的結果。底層芯片型的企業一定是生態型的企業,與眾多生態發生連接后,芯片本身才有意義。每個主機廠要從自身的資源稟賦,找到自己在未來智能出行時代的定位。“現在車載智能芯片門檻很高,從投入研發到掙第一分錢要花五年的時間,今天走向量產的只有三家芯片公司,因此主機廠應該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所有芯片的任務交給地平線。”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