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7月30日,特斯拉在其官網下調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價格,此次價格下調幅度為1.5萬元人民幣,調整補貼后價格為23.59萬元人民幣,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車型售價保持不變。
對此,特斯拉中國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有未交付的訂單都可以享受最新售價。“只要還沒提車的消費者都可以按新的價格提車,同時,降價后的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無論是舒適性配置還是性能參數都沒有變化。”
事實上,這已經是特斯拉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在約10個月時間內的第二次較大幅度降價,其中還包含一次力度較大的升級改款。如此激進的產品策略在汽車業界可謂前所未見。
“此次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價格調整反映了成本波動的實際情況。這個成本的下降應該是中國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的體現,體現了中國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鋰電池規模、電機成本、相關零部件的提升,規模效益的固定費用的分擔下降,都對成本降低起到促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大多數已在6月份和7月份提車的消費者,雖然無法享受到以上降價優惠,但實際上也享受到了最低7000元的購車優惠政策。“凡在6月11日至7月底期間提車的消費者,均可享受保險補貼7000元減免或低息貸款的購車優惠,兩優惠政策只能二選一,其中低息貸款政策可減免的利息最高可達約2萬元。”上述特斯拉工作人員表示。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購車優惠的舉措,可以看做是此次1.5萬元優惠政策的柔性過渡,旨在緩解已提車車主的心理情緒。
據記者觀察,雖然此前特斯拉經歷了“剎車門”事件導致口碑有所下滑,但是從終端市場銷量來看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今年上半年Model3累計售出115588輛,6月份單月銷量達到了21532輛,對于一臺純電動車型來說,這樣的表現毫無疑問是現象級的。
除了此次降價的Model3車型之外,在7月初,特斯拉將國產版ModelY標準續航版車型的售價調整至29.184萬元,補貼后的售價為27.6萬元。引發了終端消費市場的熱議。在接連的產品價格攻勢下,特斯拉中國下半年有望延續年內強勁勢頭。
7月27日,特斯拉于美股收盤后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特斯拉二季度營收約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8%,歸屬于普通股東的GAAP凈利潤約11.4億美元,接近去年同期的10倍。其中,特斯拉報告期內汽車業務收入約102.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7%,二季度GAAP汽車毛利率亦從去年同期的25.4%提升至28.4%(扣除積分收入后為25.8%)。
從特斯拉的整車業務看,其2021年Q2新車交付量突破20萬輛大關,創下特斯拉新的季度銷量記錄。在20萬輛的交付量中,Model3以及ModelY的占比超過99%。
進入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十分迅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增速始終保持在200%以上,6月份產量累計增速達205.0%。
與此同時,目前的國內汽車市場上,30萬元已成為電動車一個銷量分水嶺。數據顯示,售價在30萬元下的汽車銷量占汽車市場總銷量比重接近90%。另外,今年以來,售價在10萬-30萬元之間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逐漸提高,向燃油車格局靠攏。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從“啞鈴型”向“紡錘型”加速優化。
“我預計到2030年,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區間將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預計未來十年內,15萬-25萬元的主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從3%增長至40%。”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認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戰斗才剛開始形成,現在僅僅是上半場,成敗還要看下半場,對未來市場的競爭充滿信心。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Model3車型的價格調整后,將直面競爭國內自主品牌和新勢力車型,包括威馬M7、比亞迪漢和小鵬P7等。基于此,一方面會倒逼國內造車新勢力等苦煉內功,讓消費者獲得更好性價比新車的選擇權;另一方面,會帶來國產供應鏈的整體發展,最終間接助力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的成熟。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