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領域,只要提到美國,就少不了被戴上“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的帽子。美國通過干涉中東地緣政治,奠定自身能源安全格局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主題。然而近年來這一主題出現了變奏的音調,因為隨著頁巖油革命的迅速推進,全球最大生產國的桂冠也在向美國招手。美國正在由傳統的原油進口大國向出口大國轉化,而這出“變臉”大戲,也在影響全球能源市場。
博弈形成當前“金發油價”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上油價在每桶60美元左右徘徊。和兩年前每桶27美元的價格相比,現在的油價已經翻了一番,不過和五年前110美元的油價比,則依舊處于接近被腰斬的狀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是目前油價的真實寫照。而這種不上不下的油價可以被看作是“金發女孩價格狀態”。
《金發女孩和三只熊》是西方一則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將一位在森林里迷路的金發姑娘進入了熊的房子,她嘗了三只碗里的粥,試了三把椅子,又在三張床上躺了躺,最后決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著最舒服,小床上躺著最愜意,因為那是最適合她的。
孩子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對金發女孩和熊之間的隱形互動覺得有趣。原油分析師們關注的則是金發女孩選擇的過程,即大家都傾向于進入自己的舒適區域。每一價格的形成都有特定的邊際,不應超越極限,按此行事產生的價格博弈后的相對穩定區間就是“金發女孩價格狀態”。
童話里金發女孩選的粥不冷不熱,椅子不大不小,這也正是原油市場里各方都可以暫時接受的理想狀態。在當前油價下,原油進口國的經常性賬戶赤字被限定在可控范圍內,大部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能減輕公共支出負擔,而對于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商這股新興力量來說,也處于有利可圖的區間。
原油的“金發女孩價格狀態”并非主動形成的,而是市場多方力量博弈的結果,其中美國在油市中角色轉變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頁巖油革命成為X因素
過去五年里原油價格之所以會大幅波動,并最終穩定在目前水平,除了受到大宗商品周期共同性因素影響外,更主要的就是加入了美國頁巖油革命這個X因素,讓油市在供應端發生了重大變化。
雖然早在1914年美國人就在阿巴拉契亞盆地泥盆系頁巖中,發現了世界第一個頁巖氣田,但受地質認識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人們對這類資源并沒有重視,也沒有認識到它的巨大潛力,更沒有想到它可以被大規模地開采利用。直到近百年后堅持不懈的基礎地質研究進步,以及水平井和水壓致裂技術的采用,才使大量頁巖油在美國率先進入商業開采階段。
美國頁巖油在過去10年里迅速增加,而且這一趨勢仍會保持。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會比2010年翻一番,日產量達1583萬桶,且增長的主要是輕質致密油(LTO)產量。目前美國輕質致密油日產量超過600萬桶,是2010年13倍。
由于頁巖油產量增加,美國進口石油逐年減少,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從2010年49.3%進一步降至2015年的25%,現在更降至20%以下。2005年,美國曾創下平均每天進口1250萬桶石油的紀錄,而如今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已經銳減至每天不足300萬桶,是45年以來的最低值。照此趨勢,美國很有可能在2029年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美國多產出的油氣已經足以滿足國內市場,尤其是輕質油的供應已經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執行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與市場格局已經格格不入,于是在2015年放開原油出口。當時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HR-702號法案”,這讓全球原油市場新增一大供應源,美國頁巖油的生產商因此得以擴大生產,進而爭奪海外市場。
“割喉戰”后形成新平衡
由傳統的原油進口大戶轉變成原油出口國,這一“變臉”觸動了老牌原油生產國的利益。
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對全球原油市場價格走勢具有較強的話語權,能通過改變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求態勢對原油市場施加影響。在市場競爭中,面對美國頁巖油企業挑戰,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放棄了限產保價的策略,而選擇增加原油供給以搶奪市場份額,意圖通過價格手段將羽翼未豐的美國頁巖油擠出市場。從2013年起,原油市場上一場波瀾壯闊的“價格割喉戰”開打。油價一路從當時的每桶110美元左右,降到2016年初的不足30美元,跌幅超過70%。
歐佩克想通過價格戰畢其功于一役,將美國頁巖油打倒在地。因為當時推測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在每桶70美元左右,當油價低于這一水平后,頁巖氣生產商只能虧本生產,直至停工破產。沙特等國的“低價擠出”戰略本身沒錯,但其高估了歐佩克伙伴的財政能力,也低估了頁巖油企業的堅韌度。
于是在這場旨在爭奪未來市場控制權的低油價戰爭打響兩年多后,歐佩克產油國普遍財政難以承受,從而迫使其更愿意采取穩定市場和抬升油價的策略。反觀由于價格傳導的滯后效應,美國的頁巖油生產除了在油價低谷的2016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還在增加。
對傳統能源生產商來說,他們在價格戰后也不得不承認頁巖油的地位,其標志是在2016年底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原油大國達成了新的限產協議。這說明國際油價絕不僅僅是原油生產成本的簡單反映,為促進石油市場再平衡,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之間需要加強合作。
限產保價的結果是“變臉”后的美國頁巖油已經大量流向國際市場。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港口的原油出貨量就已經從2013年的每天10萬桶,增長至每天超過150萬桶,出口目的地遍及歐亞。雖然和歐佩克每天2400萬桶左右的出口量相比,這一數字并不大,但此消彼長間,始終讓傳統石油生產商如芒在背。
未來,全球石油市場或出現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情況,油價也會在“金發女孩價格狀態”維持一段時間,直到供需兩端的變化再次突破邊界。當然,率先越界的仍可能是處于技術革命中的頁巖油,美國在全球油市中的“變臉”仍未結束。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