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十大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位列其中。因虛構使用商品的效果,歐萊雅(中國)公司被處罰款20萬元。據悉,此次并非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第一起由于虛假廣告被罰的案例,2019年8月和10月,歐萊雅公司也曾因發布虛假廣告而被有關機構施以行政處罰。
根據重慶市場監管局公告,因在重慶某百貨有限公司“歐萊雅”專柜發布印刷品廣告中的內容含有“肌膚猶如新生愈顏、彈潤、透亮”“無論年齡,無論肌膚狀態、8天肌膚猶如新生”“眾人見證8天奇跡”“68800人已經見證奇跡水帶來的肌膚新生”等用語,歐萊雅方面被認定虛構使用商品的效果,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四)項之規定。2019年6月,重慶市江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20萬元。
此次并非該公司第一起由于虛假廣告被罰的案例。據有關媒體報道,歐萊雅(中國)公司分別在2019年8月、2017年6月和2016年9月,被上海靜安區市場監管局、上海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和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處罰10到20萬元不等。
歐萊雅的事件并非孤例,反觀整個化妝品行業,此類事件頻頻爆出,有律師認為,其中原因或與我國對化妝品虛假宣布的處罰力度不大,相關違法成本低等因素有關。
大品牌如法國歐舒丹以及雅詩蘭黛旗下倩碧等品牌都曾發生過因廣告宣傳語誤導消費者而被相關機構點名處罰的事件。我國本土企業如相宜本草也曾兩度因產品虛假宣傳被工商部門處罰。
“1小時24分鐘,天貓美妝成交額突破去年全天紀!dquo;在2019年雙11“戰場““,美妝市場又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化妝是對自己應有的尊重”、“保養要從娃娃抓起”、“顏值社會,臉是王道”……近年來,“學會投資自己”這一思想被年輕人所倡導,與之相關的產業也受此帶動。其中,化妝品行業較為突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上半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1462億元,同比增長13.2%。處于發展紅利階段的化妝品企業當然不愿錯失大好時機,直播帶貨、KOL文字及短視頻種草等營銷宣傳手段層出不窮,“這是化妝品行業好的發展趨勢”。
化妝品企業在紅利的驅使下從各方面不斷對自身產品及服務進行優化,從而增加其競爭力。但在這種快節奏的競爭下,部分企業為了快速推廣產品、獲取流量,似乎出現了跑偏現象……
近些年來,部分化妝品企業為了推廣自身產品,增加消費流量,對部分產品進行絕對美化,致使宣傳文案中提到的產品功效虛高于實際,甚至完全不符合實際,此類現象普遍存在。
為此,有關部門也頒布了相關條例對虛假宣傳等行為進行明令禁止。既然相關法律存在,那為什么部分化妝品企業還會屢屢犯錯呢?這或許與處罰力度較小有關。
我國化妝品行業虛假宣傳的現象較多,主要是我國對化妝品虛假宣布的處罰力度不大,違法成本低,企業對于產品的虛假宣傳、夸大宣傳往往趨之若鶩。
以此次歐萊雅為例:重慶市江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歐萊雅(中國)公司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200000元。這個處罰結果對于這家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似乎不痛不癢。
相比于巨大的銷售額,那點微不足道的罰款根本不值一提。或許有些企業正是抱著“低成本的違法行為換來高額營收”的心態來看待虛假宣傳一事,監管部門可從加大處罰力度著手,繼續加強對此類事件的管控。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