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李正 倪楠
近期原油價格以歷史罕見的形式宣泄,引發各方關注。
原因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分別是減產協議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和受疫情影響。受原油價格大跌影響,或許會對全球資本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對全球資源國經濟或形成較大沖擊,全球的原油產業鏈也可能嚴重受損。
兩大主因造成油價大跌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消息,可追溯到上周。而從目前狀況來看,主要產油國之間的價格戰已經開啟。
上周四,歐佩克建議從下月初到年底再減產150萬桶/天。該提議的前提是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支持。然而,3月6日,“歐佩克+”未能在部長級會議上就進一步減產達成一致。3月7日,沙特馬上發動“全面油價戰爭”,大幅調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的市場的原油價格,還對外宣稱將立即增產日產石油至每天1000萬桶以上。3月10日,俄羅斯財政部發表聲明稱,俄羅斯能夠在今后6年-10年內承擔25-30美元/桶的低油價。
對于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的原因,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給出的答案比較一致:減產協議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和受疫情影響。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主要源于3月6日俄羅斯與歐佩克未能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意見,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進入博弈狀態;另一方面反映出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投資者對需求放緩的擔憂增加。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給出的答案是: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正在加大,歐洲國家已經出現衰退跡象,對原油需求必然會大幅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搶奪市場份額,以沙特為代表的產油大國則率先打起價格戰,這是造成此次原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此外,疫情在海外的擴散,進一步加劇了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從短期來看,油價走勢還是比較差,以下跌為主。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還是會維持震蕩走勢。”楊德龍說。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海外疫情出現全面擴散跡象,需求受到抑制,加上石油產國就減產沒有達成協議,造成油價暴跌;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認為,本輪油價大跌表面上看是周末OPEC+會議未達成減產協議的消息面帶動,但更深層次原因是過去幾年頁巖油等從供應端,新能源車等從需求端對傳統原油產業的沖擊。同時,全球疫情發展進一步壓制了原油需求。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董事、石化首席分析師王強還給出了另外一個原因:美股和油價兩者恐慌情緒的相互傳染。他認為,在恐慌情緒蔓延的氛圍中,作為最大的股票市場和最大的商品市場之間,恐慌情緒會相互傳染而強化,這種情況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出現過,最近的2018年四季度美股和油價下跌中也出現過,而且往往表現為油價跌幅大于美股、甚至是跌幅的2倍;這種同步傳染性和量化交易比重較高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可以追尋這一次大跌的原因只是減產失敗及會后沙特的降價。”金聯創石油首席研究員鐘健表示,這一次大跌幾乎全是因減產失敗以及沙特以降價、準備放量而形成的恐慌情緒造成的。“減產談判的大門仍需要敞開著,有一個市場滿意、內部諒解的減產方案形成是大概率事件。”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光明表示,上周五原油價格下跌10%,本周一開盤下跌30%。連續兩天價格下跌,且跌幅如此之大,確實令全球市場為之震驚。其實,連續兩天下跌原因是不同的,但卻是層層遞進的:上周五原油價格下跌10%,導火索是沙特與俄羅斯關于減產協議談崩;本周一開盤下跌30%,導火索是周末沙特油價大甩賣并且大幅調高產量預期,正式開啟價格戰。在沙特開啟價格戰之后,市場擔憂后續的伊拉克、阿聯酋及其他歐佩克產油國紛紛跟進加大產量,恐慌之下,原油價格大幅低開。
短期或給資本市場帶來沖擊
原油價格的下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幾何?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從不同的角度予以闡述。
伍超明表示,油價暴跌或導致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受新冠疫情蔓延影響,前期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市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油價大跌或沖擊市場資金面,推升投資者避險情緒。
“預計近期股市、大宗商品市場高波動依舊存在,繼續調整概率偏大,特別是石油相關標的和前期處于高位的板塊。債市受益貨幣寬松和全球避險情緒攀升,或仍是較優的資產避風港;大宗商品中黃金亦持續具有配置價值。”伍超明說。
一位不方便表明身份的券商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期國際油價還將承壓下行,壓低美國通貨膨脹水平,加大美聯儲降息概率,進而推升國際金價,壓低10年期美債到期收益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預計美國企業盈利大概率下行,風險偏好下跌,美股大概率承壓下行。而受降息的影響,美債與黃金大概率延續新一波牛市。”上述券商分析人士稱。
楊德龍表示,油價下跌對全球資本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直接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加深了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油價的波動會給資本市場帶來短期不利沖擊,特別是商品期貨市場可能受到拖累。國內資本市場總體受影響有限。
原油價格何時會見底?大幅波動會持續多久?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其對產業鏈的影響,對相關行業的影響,會在不同程度上顯現。
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表示,原油的劇烈波動將會促使這些受影響的行業開始逐步采用或者加大運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來抵消一部分因價格波動而引發的風險。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油價格的暴跌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對于以煉化企業為首的石化產業鏈下游企業而言,成本會大幅度降低,但其盈利改善程度也要視行業定價權掌握與否而定。
劉向東表示,國際油價的劇烈下跌對全球商品市場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石油企業帶來短暫的負面沖擊,但對石油依存度高的消費國來說,中國石油企業雖然短期會受到一定沖擊,但長期可能受益于低油價,因為這會大幅降低成本。對其他行業來說,總體是受益的,畢竟油價下降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特別是交通運輸業構成利好。
他同時表示,石油上下游行業的發展,會因為油價的下跌而逐步增加商業庫存,以便進口更低價的原油,并從未來的降低整個產業鏈成本中獲益。
楊德龍表示,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會使得石油石化行業的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對于存貨較多的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原油期貨套期保值對沖風險,另一方面要盡快地消化庫存,防止出現油價的繼續大跌。
袁華明表示,油價大跌對上游原油開采企業會形成較大沖擊,但有利于化工品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具體到國內化工行業,每一輪油價大幅波動都會推動行業的“優勝劣汰”。因為油價下行階段,優質企業往往可以通過規模、資金和品牌等優勢,實現逆勢擴張和提升市場占有率。
潘向東表示,由于油價的聯動性,上游石油石化行業利潤可能會受損。此外,油價下跌,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出新能源消費,從而不利于新能源行業,同時,也會擠出其他能源的消費,不利于天然氣、煤電、水電等能源企業。
對石油石化中下游行業而言,會降低原材料成本,塑料、橡膠、輪胎、農藥化肥等行業會直接受益,有助于這些行業擴張生產,降低產品價格。
影響主要產油國經濟
原油價格的暴跌,或將極大影響世界主要產油國的經濟和能源公司的業績。
伍超明表示,油價大幅下跌對全球資源國經濟或形成較大沖擊,全球的原油產業鏈或均嚴重受損。另外,因原油在大宗商品和PPI中均占有重要位置,油價暴跌或對其他大宗商品帶來一定負溢出效應,如天然氣價格或面臨一定下跌壓力,未來數月國內PPI下行壓力亦有所增加。
他進一步表示,從近幾日的油價暴跌,就判斷全球經濟已進入通縮和衰退還為時尚早。油價暴跌背后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相互博弈或導致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均維持低位,但油價下降本身會導致一部分產能退出,對中長期的油價形成支撐。另外,疫情沖擊對需求的影響并不會長期存在,隨著疫情好轉各國的需求將有所恢復,全球新一輪貨幣寬松開啟也有利于刺激需求增加。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會進一步對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造成沖擊。首先是原油行業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的資本開支會明顯萎縮;其次會導致全球避險情緒進一步上升和金融條件持續收緊。
“二者疊加將迫使全球央行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刺激的力度,美聯儲預計在3月和4月議息會議上會繼續降息,并有可能在年中重啟QE,全球其他央行的跟進會形成新一輪的全球降息潮。”章俊說。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鑒于能源公司是非投資評級債券的最大發行體,占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11%的份額,因此原油價格戰可能會為美國信貸市場帶來沖擊。這也將影響到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以及大型國有石油公司,預計相關行業和主權國家的信貸息差可能會擴大。
“盡管我們仍預計金融市場將出現波動,但預計不會出現2009年的情況。因為當時的市場面臨緊縮,而現在以美聯儲為首的世界各國中央銀行一直在積極采取措施,放松貨幣政策來應對。”趙耀庭說。
(編輯 才山丹 策劃 閆立良)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