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消費升級、代購風行,以及國外游的愈加便利及普及,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并幾已成為追求品質、現代、中產的標簽。
有意思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影響和改變全球供應鏈系統的同時,也正改變國人的消費習慣和觀念,“新國貨”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此前一天,京東大數據發布《疫情下中國品牌的表現及新特征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國產生鮮食品成交額同比增幅達156%、國產烘焙原料成交額增幅超10倍、國產電腦辦公商品成交額同比增幅達109%、國產口罩成交額增幅超10倍……疫情下,“國貨”滲透率正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國貨”時代早在2019年整年就已啟動,而新冠肺炎疫情則成為導火線,加速了“新國貨”時代的到來。
京東大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品牌商品及品牌數量、下單人次、訂單量的同比增幅均高出進口品牌增速,兩者差值超過20%。受疫情影響,2020年2~3月,這一差值擴大到30%以上。
阿里巴巴研究院最新數據也印證了“新國貨”時代的到來:2019年,中國人購物車里裝著的有八成都是國貨。而國貨消費上,“后浪”積極性明顯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購買國貨,成為主力消費群體。據阿里統計,在過去4個月里,天貓上新增了近500個開店以來累計銷售超過1億元的品牌,其中318個是中國品牌,占比超七成。
“對于國貨,之前消費者的印象是價廉但質量不夠好,走的是性價比路線,但就目前來說,國貨沒有必要一定要擺脫性價比的標簽,性價比并不表示低質量。”阿里集團副總裁劉博如是說。
在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看來,2020年是一個極其特殊、關鍵的一年,其特殊性并不僅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而是因為中國經濟、中國消費、中國企業跨越并進入到一個新的紀元。
“新國貨”時代背后還有品牌的變遷。從大白兔、大寶、百雀羚、回力、鳳凰,到SK-II、WHOO、LV、MK、耐克、阿迪達斯、蘋果,再到如今的相宜本草、百草集、李寧、安踏、華為,國人消費習慣變遷背后發生了什么?
“自從我把護膚品換成國產品牌(此處隱去品牌名,避免廣告嫌疑)后,皮膚好多了,痘痘也不長了。”一位朋友最近不經意的一次吐槽,引發筆者的一些思考,要知道這位朋友之前可是非國際品牌不用。
一位化妝品導購的朋友也告訴筆者,很多女性在用了一圈SK-II、WHOO后等國際大牌后,都轉回來用國產品牌,因為她們發現,現在國產品牌在品質上已不輸大牌,而且其實東方人的膚質更適合用國產配方品牌。有意思的是,記者發現,在護膚品方面,主流國產品牌在品類、價格上,已與國際品牌相差不大,彰顯國產品牌競爭力在提升。
這便是“新國貨”時代來襲的第一個原因,國人在過去多年體驗了一圈國際大牌后,發現那些“費勁周折”才能購買到的國際大牌也就如此,用戶體驗上并未有顯著差異,而多年后,國產品牌也“升級”了,品質、品類與國際品牌相差無幾。另外,疫情導致國際物流受影響,則給了國人更多使用國貨的機會與習慣培養時間。
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新興互聯網購物模式的興起,也加劇了“新國貨”時代的到來。2019年,“口紅一哥”李佳琦一次次刷新直播帶貨記錄,如今,直播已風靡全國,不僅直播成為一個熱門行業,更成為企業營銷不可或缺的新營銷模式,羅永浩、董明珠等企業大佬也紛紛加入了直播大軍。社群營銷則充分抓住了消費者口碑營銷、熟人推薦的要點,帶動不少生鮮、家庭清潔/紙品、廚具等商品銷量大增。細心的生活家們不難發現,在平日直播和社群營銷品牌中,絕大部分為國產品牌。
另外,受疫情影響,不少外貿企業開始轉做內銷,也助長了“新國貨”時代的到來。疫情之下,外貿行業首當其沖,為生存,這些企業迅速瞄準國內市場,憑借多年的出口經驗,這些企業在技術、管理等方面都不亞于國際企業,因此生產的產品品質也能迅速贏得國內消費者喜愛。
此外,記者發現,為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發展等,目前國內“自上而下”對國貨品牌的支持力度正逐漸加大。5月10日,李克強對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引導企業大力弘揚專業精神、工匠精神,在市場公平競爭、消費者自主選擇中涌現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現在,國貨正當潮,為國貨打call活動也紛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