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馮思婕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的“大頭娃娃”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據悉,該縣一家名為愛嬰坊的母嬰店疑將“倍氨敏”品牌的蛋白固體飲料充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向家長推銷,導致一些嬰幼兒服用后出現了頭骨畸形等癥狀。
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連夜發文稱,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湖南省政府在5月14日表示,相關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及消費欺詐。
一說到“大頭娃娃”,許多人會聯想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那么兩起事件之間有什么不同?什么是蛋白固體飲料?什么又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國產奶粉的制度規范與三聚氰胺事件12年后留給行業的“余震”仍值得思考。
固體飲料打起“擦邊球”
特醫配奶粉需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購買
所謂的蛋白固體飲料,其實是指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特定組成的食物粉末,食用時加水沖調為飲料來使用。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則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等兒童對營養素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的配方奶粉,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購買。
記者注意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此事高度重視,連夜發布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選購消費提示,提示中寫道,固體飲料不能為特殊醫學狀況人群提供營養支持,不能標示適用人群,也不需要在醫生和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如果用固體飲料替代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長期食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起事件與當年三聚氰胺事件的不同在于,三鹿奶粉是產品質量出了問題,而這件事主要不是產品質量的問題,是吃錯產品的問題。除了虛假宣傳外,最主要的是渠道銷售人員與消費者本身的專業知識缺乏。消費者沒有搞清楚固體飲料和特醫配奶粉的差異,受了誤導。”
記者了解到,特醫配奶粉的審核其實非常嚴格,必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注冊。市場上取得特醫配奶粉注冊資格的奶粉品牌其實并不算多,僅有雅培、美贊臣、圣元、貝因美等品牌出售的三十余款,但“蛋白固體飲料”則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一些不法商家鋌而走險,模糊固體飲料與特醫配奶粉的差別,企圖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來分一杯羹。
“此次事件對消費者也是警示,未來在選擇特醫配奶粉時要更謹慎,選擇有注冊資格的、值得信任的大品牌。貝因美的特醫配奶粉種類齊全,我們已經向國家監管部門提交了5個特醫嬰兒配方食品產品注冊,其中3個已經獲批并投入生產,是國內特醫配奶粉市場的先行者。”國內奶粉知名品牌貝因美董秘金志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同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在微博上評論了大頭娃娃與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他提到,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是一個具體危險犯,所以一定要證明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只有證明到有這個具體危險,才能認定他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現在司法解釋認為,營養不良也是食源性疾病,羅翔認為這種解釋也是可以接受的,主要是為了實現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海外奶粉廣受追捧
國產奶粉的“破局”之路
十二年過去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還未消散,類似事件卻頻頻牽扯人們脆弱的神經,許多無辜的孩子更是為之付出了一生的代價。
奶粉作為“良心產業”,質量問題一直是社會的關注熱點。在國產奶粉公信力受到質疑后,國外奶粉廣受追捧,許多年輕父母不惜費心費力找代購和朋友長途跋涉托運奶粉回國。
“其實并非國內沒有好奶粉,是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在一次次打擊下已經風雨飄搖。”金志強告訴記者,國內市場的奶粉種類齊全,許多產品配方其實更適合亞洲人體質,“但信任的崩塌是一瞬間的事,重新建立卻是一個漫長而殘酷的過程。”
國海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國內生產的嬰幼兒奶粉基本上都采用“生牛乳”原料,采用濕法工藝。進口奶粉多采用大包裝奶粉為原料,多采用干法工藝,尤其是進口奶粉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國外陸路運輸和海運運輸,難以保證產品的新鮮度。而國內生產的奶粉,從生牛乳原料到廠區20分鐘車程,2個小時之內將新鮮液態乳噴成奶粉。由此,完整地保存了奶粉的蛋白含量和其他營養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支持國貨之風盛行,國產奶粉市場也有所回溫。比如2019年,貝因美“愛加”系列產品實現10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35.2%,經典優選系列與童享系列產品銷售額也雙雙過億,同比增長24.3%與62.2%。
過去國內奶粉市場飽受質疑是產品端的問題,如今更多的是渠道端的問題。這足以說明,國產奶粉的質量通過這些年來國內企業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渠道管理和消費者教育上,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或將推進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覺醒,同時增加消費者對特醫配奶粉和其他保健品的區別認知。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將肅清部分門店在銷售時不規范、打擦邊球的行為,把真正優秀的國產奶粉品牌推向大眾,更要積極支持規范化的上市公司。”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