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郭冀川
在集采常態化下,很多藥企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線,調整裁撤銷售團隊,保留一些具有臨床推廣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產品。部分A股醫藥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外資藥企也開始對銷售團隊“動手術”。
近日外資藥企裁員傳聞不斷,如美資藥企禮來中國將裁撤優泌林產品推廣的相關崗位建制,日本藥企第一三共將心血管、抗感染、呼吸鎮痛業務合并,削減醫藥代表人數,諾華制藥解散奧卡西平的銷售團隊等,另外,羅氏、楊森、暉致等外資醫藥藥企也對自身產品和組織結構進行調整。
森瑞投資醫藥研究員田新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初的第四批全國集采中選結果來看,原研藥外企紛紛丟失產品,被中國本土藥企競得集采的市場份額。這些外資藥企只能憑借原研的口碑和品牌優勢尋求院外市場,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使用醫保的國產藥或者全自費的進口藥。
如第一三共的抗感染產品線“可樂必妥片”(左氧氟沙星片)進入了第四批全國集采,而中選該產品的7家企業,均是國內藥企。面對市場銷量的萎縮,外資藥企削減銷售團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更多本土藥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參與集采競爭,進口原研藥的市場競爭力會逐漸削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進口替代。國內藥企面對集采政策轉型速度更快,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藥企積極參與競標,進而在激烈的價格戰中脫穎而出,實現了以量換價策略。與之相比,外資藥企轉型調整更慢,導致許多優勢產品失去了集采的訂單。
回顧此前幾次全國藥品集采,雖然外資藥企獲得了很高的業界關注度,也有不少外資藥企參與競標,但結果并不樂觀。最早的“4+7”試點中僅有兩家外資藥企中標,第二批全國集采有4家外資藥企中標,第三批全國集采有3家外資藥企中標,第四批全國集采也僅有5家外資藥企中標。
今年關于藥品集采的政策不斷,總結下來,一方面是集采會有序推進,納入產品會更多,另一方面,質量會作為優先的考量,參與集采競標的產品要通過一致性評價。
面對國內的醫改政策變化,輝瑞、阿斯利康等外資藥企在去年公司財報中都提到,專利過期產品的銷售收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繼本土藥企不同范圍的裁撤銷售團隊后,外資藥企業陸續開始調整公司結構以應對集采的影響,這種轉變也給第五輪全國集采帶來一定變局。
龔濤說:“由于仿制藥市場利潤被攤薄,隨著藥品集采持續深入,專利過期藥的市場份額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目前政策鼓勵新藥研發和加速新藥上市審批,會推動外資藥企將重心放在新藥研發投入上,而仿制藥因為需要規模和產業鏈優勢提升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也會導致有相關優勢的外資藥企積極參與集采競標,因此醫藥產業的整合尚未結束。”
(編輯 孫倩)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