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近年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共識,而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ESG)投資也受到了全球投資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全球領先的投資決策支援工具和服務供應商,MSCI日前發布了2021年社會、環境和治理(ESG)趨勢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深入分析氣候、ESG投資、信息披露、社會不平等和生物多樣性這五大因素將如何影響今年ESG投資的發展走勢。
其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MSCIESG研究部門亞太團隊主管王曉書在日前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氣候變化問題勿庸置疑已經變成全球投資者非常關注的議題,去年以來,全球的政府機構在《巴黎協定》框架下,紛紛提出了他們的自主貢獻碳排放的具體的目標。同時,我國也提出了要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可以看到,各界都達成了共識,需要推動整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風險,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大致方向。
而從上市公司以及投資者的角度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動與監管設定的方向一致,上市公司該怎樣面臨氣候變化或者低碳轉型帶來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以及企業的運營模式的變化?
報告分析指出,由于企業行動遲緩,導致投資者難以向《巴黎協定》中2度控溫目標看齊。雖然很多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減少,但與過去五年相比,未來五年必須發生根本性變化,因為只有加快減排節奏,才有可能實現控溫目標。而難點在于,如果政策和技術上沒有重大突破,企業也不采取實質性行動,隨著實現凈零排放所需要的減排幅度越來越大,符合《巴黎協定》要求的投資機會將逐年減少。為此,投資機構可以要求企業從根本上轉變商業模式,或發揮創造力,在現有投資范圍之外,尋找符合《巴黎協定》要求的投資機會。
“如果說要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就要求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成份股公司,平均每年需要降低8%的碳排放強度才能達到跟2攝氏度相一致的目標。這個目標有多難達到呢?在過去五年,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8900多個成份股中,只有3%的公司每年平均直接和間接的碳排放強度降幅達到了8%或以上,承諾減排目標的公司當中只有32%的公司實現了自己表明的目標。”王曉書表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如果要想達到跟2攝氏度一致的減排目標,公司需要做的遠遠不止是小修小補,提高效率,而是需要做一些完全的商業模式的轉變,技術的革新,甚至包括推出一部分業務線和業務模式的創新。這些都要求的是實質的行業重塑和經濟的結構重塑,而不僅僅是在節能減排效率上的提升。
王曉書表示,投資者要想達成2攝氏度甚至1.5攝氏度的升溫目標,需要在策略構建中有三個方向:一是更積極的公司溝通與參與;二是投資組合的集中化;三是轉移投資。
(編輯 李波)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