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信息顯示,受馬來西亞政府延長全國行動管制影響,全球電容器市場生產及供應面臨挑戰,國際一線廠商交貨期由20周延長至25周。受上述因素影響,全球電容器行業正在醞釀本年度的第二次漲價。在國際一線廠商摩拳擦掌之時,國內電容器廠商卻按兵不動。
分析人士表示,年內電容器第一次漲價,是受疫苗推動下游產業復蘇所致,呈現高中低端產品普漲格局;年內電容器第二次漲價,主要是受馬來西亞疫情影響,疊加我國對高端電容器需求看漲,可能會以國際一線廠商的高端產品漲價為主。
海外疫情壓縮產能
一線廠商醞釀漲價
馬來西亞是全球電容器生產大國,全球第二大鉭電容廠商美國AVX、全球第一大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以下簡稱“MLCC”)廠商日本村田、全球第四大MLCC廠商太陽誘電、全球前兩大鋁電容廠佳美工和尼吉康、固態電容龍頭松下等均在馬來西亞設廠。
6月1日,由于疫情反復,馬來西亞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措施。原本預計在6月28日解封,但因當地疫情并未降溫,馬來西亞總理穆西丁宣布,封鎖措施將無限期延長,除非境內單日新增確診數降到4000人以下、疫苗接種率達到10%,以及加護病房需求降低,否則封鎖措施不會松綁。受此影響,在馬來西亞設廠的國際一線電容器廠商紛紛調低可用產能、延長交貨時間,并醞釀年內第二次漲價。
東方證券電子元件行業分析師馬天翼表示:“今年年內第一次漲價是因電容器下游客戶復工復產所致,表現為高中低端電容器全面上調價格。今年年內第二次漲價預計將有所不同,主要是馬來西亞疫情反復所致,疊加下游客戶對中高端電容器產品需求的釋放。年內第二次漲價可能不是普漲行情,可能表現為大廠先漲價、小廠跟隨漲價,主要是因為大廠更有市場話語權,小廠話語權相對較弱,若率先提價可能會丟失訂單。在產品方面,高端產品可能會率先漲價,中低端產品漲價幅度相對不大。”
國內廠商按兵不動
知恥后勇發力追趕
在國際一線廠商摩拳擦掌準備發動年內第二次提價之時,國內廠商卻按兵不動。艾華集團工作人員表示:“會結合實際產能分配情況和原料價格變動情況,對部分產品的結構和價格進行調整。”
宏達電子工作人員則表示,尚未接到相關反饋。
為何國內廠商按兵不動?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古群道出原委:“國內電容器廠商參與的年內第一次漲價,除了受下游客戶需求復蘇影響外,還受到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今年以來,鋁、銅、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引腳、套管、鋁箔、電解液、特種塑料、電工芳綸等原料價格上漲,國內電容器廠商提價只是被動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第二次漲價是高端電容器產能因疫情因素被動縮減所致,對中低端電容器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國電容器廠商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因此只能選擇按兵不動。”
古群還表示:“我國是電容器進口大國,也是日本電容器最大的出口地。當前,日本電容器總出口額已連續11個月增長,連續8個月突破1000億日元大關。日本村田、太陽誘電、TDK以及上游配套廠商京瓷、東洋紡等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均對我國三季度電容器需求量看高一線,認定5G手機、基站、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蘊藏商機,除了醞釀二次漲價外,還在積極擴大高端產能。我國電容器廠商若不能迎頭趕上,抓住良機,勢必會把國內高端市場拱手讓給國際巨頭。”
中南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翔表示:“我國電容器行業走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的道路。與世界電容器產業發展相比,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建立了電容器研發、設計、驗證和制造體系,中低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取得了階段性成功。我國電容器廠商也做了很多創新工作,主要集中在工藝改良、設備改進領域,以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單日產能、降低綜合成本。但是,走別人走過的路不會精彩,吃別人嚼過的饃肯定不香。只在別人成熟的技術框架里修修補補,難有大氣候,也難成大格局。在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技術路線方面,我國電容器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比國際一線廠商,查找自身不足,知恥后勇方能對癥下藥,期待我國電容器廠商能夠奮力追趕國際一線廠商,早日在國內外高端市場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