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7日結束歐洲之行回到華盛頓。拜登此行參加北約、七國集團和歐盟多場峰會,力圖協調立場、一致對俄。然而,在能源問題上各國立場分歧較大。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就明確反對放棄俄羅斯能源。近期由于能源價格持續上漲,歐洲多國出現了大規模抗議。
連日來西班牙全國小型公路貨運企業和個體卡車司機發起無限期罷工,抗議燃油價格上漲。盡管西班牙政府與運輸業協會25日達成協議,提出了一項10億歐元的補貼計劃,并為貨運和客運行業群體提供約4.5億歐元的直接援助,但仍無法平息抗議和罷工浪潮。
西班牙卡車司機:(燃油補貼方案)還遠遠不夠,因為幾個月后油價還會漲,漲到2歐元或者2.1歐元。
德國、法國近期也都出現了抗議燃料價格過高的游行活動。受能源漲價影響,其他商品價格也明顯上漲,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讓他們倍感壓力。
德國民眾:價格的上漲在各方面都能感受到,超市里的商品就很明顯漲價了。我現在不經常開車,但到處可以看到加油站的價格牌,同時還有電費和取暖費等等。價格都上漲得非常厲害。
歐盟進口天然氣的約40%來自俄羅斯,天然氣廣泛應用于取暖和發電。與原油不同,天然氣必須首先在出口終端以昂貴的工藝進行冷卻,然后將液態天然氣注入專門的運輸船只。當船只到達目的地時,再進行反向操作。據《紐約時報》報道,一個大型進口或出口終端的建造成本可能超過10億美元,而規劃、獲得許可和完成建造需要數年時間。歐洲現有的28個終端幾乎全部集中在南歐,用于接收來自中東的液化天然氣。而在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國,約有10個進口終端正在建設或處于規劃階段,但大多數仍沒有籌到資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每年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約為2000億立方米,而美國在2021年向歐洲的輸氣量僅為220億立方米。就算歐洲在天然氣領域轉向價格更貴的美國,短時間內也難以彌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空缺。不少專家分析認為,歐盟對俄制裁的成本最終要由各國的普通民眾來買單。
德國地緣政治分析師羅斯福斯: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周(歐洲)將出現柴油短缺,最終的結果不只是運輸公司要承擔,消費者和市場也要為制裁政策付出代價。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