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李昱丞 賀王娟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機遇下!抽水蓄能產業賽道正吸引各路資金布局。
5月24日,廣州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大悟縣管轄區域內投資建設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預計總投資約7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約6年。
5月21日,中國電建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150億元投入多個重點項目,其中擬使用40億元投入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除此之外,亦有多家電力上市公司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規劃發展抽水蓄能項目。為何抽水蓄能在2022年迎來新一輪的投資開發熱潮?
“長期以來,由于抽水蓄能投資成本回收機制一直不明確,因此社會資本缺乏投資意愿,主要的投資主體都是電網公司。”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吳微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明確了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并將抽蓄容量電價納入輸配電價回收,保障了抽水蓄能投資的成本。在新的抽蓄價格政策下,社會資本投資的回報機制較為明確,因此吸引了新的投資主體進入。
“政策+市場”雙重利好
抽水蓄能迎新一輪建設高峰
“此前,抽水蓄能電站在電力系統中的市場容量不大,每年投運機組3臺或4臺,規模不足200萬kW,”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建平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記者表示。“隨著抽水蓄能技術發展的成熟以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十四五”期間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年均投產規模要超600萬KW,這是前所未有的開發強度和開發速度。
2021年9月,國家能源總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產總規模1.2億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滿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發展需求的,技術先進、管理優質、國際競爭力強的抽水蓄能現代化產業,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業。
2022年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也明確,要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動已納入規劃、條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
在“雙碳”背景下,隨著一系列政策出臺,抽水蓄能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產業正迎新一輪的發展建設高峰。
據抽水蓄能行業分會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在運項目40座,裝機容量3639萬千瓦,在建項目48座,裝機容量6153萬千瓦,此外還有超過2億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在開展前期勘測設計工作。
5月18日,巴東縣政府與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468億元,建設六郎、盤溪槽、盧家溝3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總容量660萬千瓦。
5月13日,三峽集團宣布,華東地區最大抽水蓄能電站,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建工浙江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一次性啟動成功,正式進入調試試運行階段。據央視新聞5月16日報道,近日,西南地區首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成功完成首臺機組蝸殼座環吊裝,這標志著蟠龍抽水蓄能電站機電安裝正式進入高峰期。
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抽水蓄能發展勢頭正猛
“抽水蓄能簡單來說是在電價便宜的時候把水抽上去,電價貴的時候把電發出來,關鍵因素是電價差。”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抽水蓄能能夠在電力系統穩定調峰中起到重要作用。
據悉,抽水蓄能是規模化儲能的中堅力量,抽水蓄能電站是目前電力系統中最可靠、最經濟、壽命周期長、容量大、技術最成熟的儲能裝置。東吳證券分析認為抽水蓄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壓艙石,發展前景廣闊。
而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測算,截至2021年,中國抽水蓄能已建裝機規模3639萬千瓦。按照三到四億千瓦的發展目標,大約還要建設3.5億千瓦。若按照抽水蓄能電站的單位千瓦投資在6000元/千瓦左右計算,這意味著2.1萬億元投資。由此可見,我國抽水蓄能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強勁的發展動力。
“雙碳目標下的我國能源行業正在從之前的“單一生產時代”加速向“綜合能源服務”時代轉變,”對此,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等的新能源裝機的不斷提升,儲能、蓄能等能源服務的市場化、商業化運營,將變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過去電網企業是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投資主體。已建在建超過90%的抽水蓄能電站由電網公司獨資建設,或控股、參股建設。”周建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過在政府鼓勵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開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力生產交易的政策背景下,未來投資主體中,除電網公司外,還包括發電企業、地方投資平臺、電力建設企業、非涉電建筑類企業、水利水電勘測設計企業、制造類、水利類和礦山類企業等。
不過祁海珅提醒,由于抽水蓄能項目前期的投資成本比較大、投資周期長,項目的建設需要與當地的發電企業以及電網公司深度綁定、融合,要確保蓄能服務的長期效益和投資收益的穩定性,抽水蓄能項目投資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作為前置條件,更加適合央國企和有實力的、穩健型的民營投資者。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抽水蓄能領域進行大手筆投資的企業以主要以央企、國企為主。對此,林伯強表示,抽水蓄能投資大、風險高,對民營企業吸引力不足,未來隨著抽水蓄能項目盈利能力的改善,未來或許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