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上游原材料漲價、部分企業戰略布局等多重因素驅動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已經駛入快車道,成為部分環保公司的第二成長曲線。
政策引導動力電池產業鏈規范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1.8%,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1個百分點。如何妥善處理退役動力電池,成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考量。
據中經產業信息研究網發布的《2022-2026年動力鋰電池回收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預計,截至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總量達20萬噸,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近80萬噸。為避免稀缺資源浪費、電池原材料漲價及環保問題,亟須對退役動力電池進行科學回收與利用。
政策端也在今年持續關注動力電池回收,今年工信部發布通知,開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試點企業(站)推薦工作,支持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可以通過自建、共建方式,建設區域中心企業(站)。9月份,工信部在“推動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的規范,也極大提升了行業正規軍的產能擴張積極性。格林美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給整個產業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公司全面聚焦發展三元前驅體等新能源材料主營業務,全面實施創新設施、創新人才與創新費用的倍增計劃,促進創新成果迸發,推動公司核心產品三元前驅體等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高質量主流產品,主流供應全球優質客戶,實現公司產能全面釋放,產品訂單大幅增加,公司業績不斷增長。
10月21日晚格林美發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快報,公司預計今年1月份至9月份營業總收入約213.74億元,同比增長65.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0.06億元,同比增長40.39%。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標準的進一步規范,讓具有先進環保技術的企業有了更充足的市場信心。同時,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也帶動了行業的繁榮,加速行業內渠道和資源整合,有利于規模企業的成長。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補充道,如果未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能像固廢處理產業一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和社會共識,將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環保效率,降低動力電池對于原材料資源端的依賴。
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影響力
因為業績亮眼和產能釋放,今年深市環保板塊的固廢處理和再生資源成為市場主要關注方向。如固廢處理龍頭中科環保在10月23日晚發布了2022年三季度業績公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1.18億元,同比增長7.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5億元,同比增長17.37%;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長15.38%。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當前固廢龍頭60%以上的在手產能已投產,為第二成長曲線提供資金保障。深市龍頭企業耕耘多年、業務間具備強協同效應,能高效對接各類固廢資源,是城市礦山資源化承接主體的不二之選。
在動力電池回收這一細分市場,不僅有格林美、天賜材料、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一批深交所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也有旺能環境等環保領域公司。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旺能環境固廢業務穩健充沛的現金流,以及相關產業資源強大的大股東,將有力支撐公司打造動力電池回收第二成長曲線。公司于2022年1月收購的立鑫新材料部分生產線已于4月份開始正式運營,并將在下半年啟動立鑫二期3.5萬噸三元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的建設,同時積極布局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產能。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論是從長遠發展視角,還是從國家碳減排政策來看,環保行業都是朝陽行業。其中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板塊吸引了大量企業投資布局,將有望改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小、散的格局,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并且繼續向產業鏈上下游發展。
格林美公開資料顯示,項目建設方面,格林美印尼QMB鎳資源項目一期建設(3萬噸鎳金屬/年)于今年6月底完成,9月26日舉行產線開通儀式,進入正式投產新階段,并力爭在3個月內完成產能爬坡,達到設計產能。同時,該項目二期建設(4.3萬噸鎳金屬/年)正式啟動,目前已經進入設計與關鍵設備采購階段,預計2023年10月完成基本建設,形成共7.3萬噸鎳資源產能。
格林美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品研發方面,核殼和四元高電壓等高端前驅體產品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占據市場;鈉電和富鋰錳基新體系材料穩步推進,下游客戶測試順利,進入噸量級認證階段,離全面商用化更近一步。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