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一年一度的“雙11”已經落下帷幕,對于寒冬中的旅游行業而言,消費者“囤旅游”的熱情給企業們提了一口氣。《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攜程、飛豬、美團等平臺發現,各大五星級酒店成了“雙11”最受歡迎的產品,熱門景區門票以及機票次卡緊隨其后。
酒店企業忙“回血”
在10月24日李佳琦的直播間里,希爾頓全國酒店套餐、長白山瑞士滑雪套餐、三亞/青島雙城四灣紅樹林酒店套餐、橫店影視城酒店/景點套餐均在瞬間售罄。飛豬數據顯示,今年“雙11”,消費者在飛豬上“囤”了超30萬件機票次卡、近190萬件高星酒店套餐、超50萬件熱門景區門票套餐。來自直客通的數據也顯示,截至11月9日,參與“雙11”的高星級酒店數量就已經超過3000家,數量較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由此可見,“高星”酒店成了消費者最愛的囤貨品類,這與OTA平臺今年在酒店產品上的設計不無關系。今年“雙11”,酒店集團通兌券成為各大平臺力推的產品。攜程推出的是洲際集團598元通兌2晚的房券,覆蓋成都、蘇州、廈門、杭州、南京等五十多城百余家店,有效期至2023年2月28日,且周末、圣誕、元旦不加價。飛豬推出的酒店通兌券也覆蓋了萬豪、洲際、凱悅等多家酒店集團。美團則主推華住集團通兌券,價格更加親民,分別對應華住旗下不同酒店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平臺今年還打出了不約可退、隨時可退、過期可退的承諾。
有酒店從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11’大促是旅游企業回血的重要窗口,除了傳統的OTA平臺,企業還會在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平臺進行投放,直播也依然是‘帶貨’的熱門方式,尤其是想要推新品的企業,先不管銷量如何,借著‘雙11’至少可以讓品牌的曝光度得到提升。”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酒店如果低于五折促銷基本上就沒利潤可言,但企業這么做,多是因為現金流岌岌可危,需要抓緊時間通過促銷‘回血’。”
記者梳理發現,在A股上市的5家酒店中,有4家酒店前三季度營收出現下滑;2家酒店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負。有券商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部分企業的現金流能力有所削弱,銷售回款能力短期內惡化。
“不管是囤旅游還是囤酒店,最關鍵的是核銷率。”周鳴岐表示,“不過即便后續可能許多訂單未核銷,但當下還是可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好消息是,據飛豬1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旅游商品核銷的進度加快,開售第二天起,消費者已經開始在線預約自己“囤”的旅游商品,截至目前,已核銷出行的訂單數同比增長了50%。
機票產品再創新
除酒店產品外,機票也受到了消費者青睞。“隨心飛”、機票次卡被稱為是中國民航業產品創新的代表。在近幾年的“雙11”航空專場中,隨心飛、機票次卡、公務艙卡等多類型產品也不斷創下銷量新高。
而今年“雙11”,不少國外航空公司也參與到機票產品創新中,推出國際航線版“未來飛”產品,目的地涵蓋美國、英國、馬爾代夫、巴厘島等多地。考慮到“未來飛”出行的不確定性,航司將產品有效期設定至2023年9月29日,如果最終沒有預約出行,可以全額退款。這也是民航業首次出現非固定預約期的機票權益類產品,相較于隨心飛、機票次卡等,靈活性更高。
這背后折射的是航司產品設計的理念正在逐漸由賣方供給向消費者需求轉變。周鳴岐表示:“航司和機場的業績近幾年都不太好,因此企業紛紛開啟了花式營銷,這些舉措都是有助于提升收入的。但這些產品其實本質上是把未來的現金流用打折的方式挪到現在,是在透支未來的業績。”
不過,就在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通知》中指出,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對此,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表示:“此舉進一步釋放了國內旅游市場的流動性,國內旅游市場或將在秋冬過后,迎來加速反彈。”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