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資本市場對微短劇概念的追逐仍未停步。自11月7日設立至11月23日收盤,微短劇游戲板塊累計漲幅已達11.1%。
但市場競爭格局已悄然生變,由政策帶來的蝴蝶效應開始蔓延。近日,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視頻平臺相繼發布微短劇規范公告,下架了部分違規微短劇劇目,并對相關違規小程序進行了處置。由此可見,野蠻發展不可取,規范化才是未來。那么,中國微短劇將走向何方,明日之星何時誕生……
可以預見的是,短劇版“愛優騰”正在誕生,海外市場亦成為了中國短劇企業向往的“星辰大海”。在此背景下,《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與多位短劇企業人士、資本方深度對話。
網文公司暫居第一梯隊
與長視頻產業的培育和擴張相比,微短劇產業的發展速度會更快。
如果按照2006年國內首家網絡長視頻網站優酷網成立計算,截至2015年優酷土豆合并,經過長達9年競爭,長視頻平臺最終鎖定為“愛優騰芒B”五家。但微短劇發展路徑不一定會復刻長視頻的競跑之路。
“微短劇市場參與方來自各行各業,從野蠻生長到鎖定競爭格局,可能用不了9年。”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稱。
那么,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哪些競技者會快速取勝?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微短劇平臺化一定是趨勢,其可能來誕生于網文公司、老牌影視傳媒和MCN機構(達人公司)。”
換句話說,未來微短劇市場的競爭格局有望被三分天下。短劇自習室數據顯示,西安豐行文化是拍攝微短劇爆款數量最多的承制方,爆款短劇數量達到11部。據悉,其中7部版權來自點眾、花生書城、番茄這三個平臺。而值得推敲的是,點眾有點眾閱讀、點眾文學,花生書城有花生小說,番茄有番茄小說。
“因為微短劇絕大多數題材都來自小說IP改編,網文公司目前處于微短劇市場第一梯隊。其中,點眾科技占據微短劇行業第一地位。”陳瑞卿說,“但隨著微短劇出現井噴,小說IP消耗隨之加快,未來,IP的改編占比會降至70%,甚至更低。”
這意味著,擅長原創題材的從業者有機會分一杯羹。實際上,新入場者已經摩拳擦掌。《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傳統電影人正在考慮加入。一位短劇投資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11月份有不少電影從業人員出面跟短劇平臺接洽,他們都來自今年電影票房成績進入年榜前十的導演團隊。”
此外,諸如華策影視、完美世界、檸萌影業、唐德影視、嘉行傳媒等主流影視公司都已陸續推出類型各異的短劇作品。
“專業電影人和影視公司的加入,未來會承擔起微短劇市場三分之一的票房收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如果網文公司代表著海量的IP儲備,傳統影視工作者代表著優秀的技術和拍攝經驗,MCN機構就代表著強大的演員包裝能力。
MCN機構易成功
陳端卿說:“微短劇行業有句話,傳統影視人入局要先學1年,網文要學半年,MCN機構只需要學3個月。”
公開信息顯示,在抖音短劇榜最新榜單中,播放量最高的是網紅“姜十七”的作品《我猜你愛我》。姜十七賬號則來自MCN機構“銀色大地”。據不完全統計,銀色大地旗下有姜十七等20余位網紅藝人,其在短視頻平臺的粉絲總數超過8000萬。
“MCN做短劇的優勢主要有兩方面。”多位短劇從業者向記者表達了共識,第一,MCN對將素人打造成迎合下沉市場喜好的網紅有豐富經驗;第二,頭部MCN的藝人和短視頻平臺往往相互捆綁,短視頻需要這些藝人增加熱度,通過帶貨活躍電商。目前來看,國內的短視頻平臺都陸續推出過扶持短劇的計劃,甚至開設單獨的MCN短劇榜單。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行業監管趨嚴,微短劇的審核標準不斷向長劇靠攏。陳端卿透露,如果點眾科技在微短劇市場積累足夠經驗,不排除未來做長劇的可能性。有機會能“向上走”,就一定有人會率先嘗試。
只不過,謹慎理性是首要條件。這或許也是長視頻平臺暫時沒有聲勢浩大地布局微短劇的原因。國內某長視頻平臺負責人趙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平臺對短劇的嘗試,更多集中在橫屏短劇,即中短劇,微短劇指的是豎屏短劇,集中在短視頻和小程序播放。
據記者了解,諸如《虛顏》《招惹》等在長視頻平臺播出成效不錯的中短劇,每集時長在10分鐘左右,集數在25集上下。他們遵循傳統長劇拍攝邏輯:畫面講究構圖,考慮置景、服化道精美度。成本雖然比傳統影視劇低,但也遠遠高于短劇。“而豎屏短劇鏡頭站兩個演員就滿了。”
“中短劇受眾本質還是長劇受眾,平臺還是為了會員拉新。微短劇平臺吸納的則是另一批受眾。”趙奇說。
全球市場待開拓
微短劇發展至今,參與者既要把控風險,亦要不斷推陳出新,在商業模式和市場拓展方面均有發力。
有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到,短劇行業8月份-9月份開始出現毛利率低、作品同質化嚴重、新增用戶對精品需求度更高等現象。如果國內沒有足夠利潤瓜分,出海將成為新藍海賽道,已有先行者吃到海外增長紅利。
海外某短劇平臺負責人趙盈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內微短劇市場2023年預計規模為250億元,但全球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為100億美元(超過700億元)。
SensorTower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企業在海外推出的短劇appReelShort在GooglePlay和AppStore的總下載量達190萬,月總流水達600萬美元。這種增幅主要得益于兩部爆款短劇《FatedToMyForbiddenAlpha》和《NeverDivorceaSecretBillionaireHeiress》的推動。
對中國企業來說,海外市場的核心吸引力是什么?某企業海外短劇發行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國內外微短劇在發行和成本上有所不同。
從發行流程上看,國內微短劇發行可以簡單理解為“微短劇平臺(以小程序為主)—社交、網絡平臺(含短視頻平臺)—微短劇平臺”。其中,微短劇平臺的主要成本來源于投流費用。海外的流程是“微短劇App—社交、網絡平臺(含短視頻平臺)—微短劇App”。海外也主要靠投流吸引用戶下載App,多集中在tiktok、facebook、google等平臺,但是投流成本遠低于國內。國內的ROI(投資回報率)普遍在1.2,這意味著海外的ROI或遠高于1.2。
不過,海外的種種優勢并不意味著沒有門檻。趙盈表示,北美地區目前是中國短劇輸出占比較大的地區。在當地拍攝作品,使用大量海外演員,要不斷地跟當地演員工會打交道,這些都比國內復雜。“所以海外團隊效率普遍很低,拍攝周期也很長。”
更重要的是,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繼中國的網文、美國的電影、韓流文化以及日漫之后,中國短劇正在成為“第五個全球文化現象”。“在海外微短劇市場,中國短劇占比已經達到80%以上,中國短劇至少領先海外企業一年。”這意味著,短劇是非常好的文化輸出載體。
正如陳端卿所言,“目前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出海短劇,在海外短劇占比達到30%。好的文化融入是潤物細無聲。點眾科技在海外的短劇作品遵從早期中國網文出海的邏輯,按照‘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三步進入當地市場。對于未來中國短劇在海外的競爭,我們充滿信心。”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