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同業存單監管趨緊與同業存單發行趨緩將利好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傅蘇穎
今年3月底至4月12日,短短兩周時間里,銀監會密集出臺了7個文件,其中,有多個文件劍指“同業存單”。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未來同業存單監管收緊將是大概率事件。而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銀行的非標業務也同樣受到影響,多家銀行已經開始壓縮新增非標資產規模。
劍指同業存單打擊同業套利
一位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我們已經在壓縮新增非標資產的規模。銀行的非標業務包括理財和同業兩個‘資金來源’,銀行表外理財于今年一季度正式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廣義信貸指標范圍之后,銀行的理財業務相對比較規范,在此背景下,同業就成為目前銀行非標業務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壓縮新增非標資產的規模也反過來會影響我們的同業業務。”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多家股份制銀行對非標業務的要求更加嚴格,對項目的審批不再像過去那么寬松,總體上有意控制非標資產的新增規模。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有銀行開始壓縮新增非標規模,這本身是打擊同業套利的結果。在嚴禁銀行發同業存單進行套利的背景下,銀行的同業負債規模會受到控制,銀行表內的資金會減少,進而使得銀行配非標的資金也會減少,同時,在套利鏈條上,非銀行機構配非標也會受影響。另外,監管層有協調監管的傾向,即嚴禁資管產品多層嵌套,銀行可能會為接下來的監管提前做準備,這也會使得銀行做通道配非標的規模受到抑制,因此,銀行的表內非標資產肯定會被壓縮。
當然,對于同業存單來說,李奇霖表示,短期內,監管政策頻出或加速同業存單發行的井噴式增長,大多數機構會將手中存續的非標項目,在銀監會加緊制定的多項政策落地前,突擊集中上報,并實現放款。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銀監會今年3月底發布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簡稱“46號文”)中,要求商業銀行應當自查“是否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甚至通過自發自購、同業存單互換等方式來進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投資、債市投資,導致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風險隱患;延長資金鏈條,使得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46號文提出,要以銀行業自查與監管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整頓,并要求2017年6月12日前報送自查報告、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或問責。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師章立聰表示,當前銀行業可能猜測監管會對同業存單新老劃斷處理,因此在具體監管政策落地前,銀行依然存在做大同業存單基數的沖動。但在“去杠桿”大背景下,同業存單發行縮量將是長期趨勢。
同業業務存在風險隱患
2014年銀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簡稱“127號文”),可以看成是同業業務規范和整頓的標志性文件。“127號文”規定銀行同業融入資金(如同業拆借、同業存/借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不得超過總負債的三分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或許是為了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當時剛推出不久、本質上也屬于同業資金融通的同業存單并未納入同業融入資金范圍,這也為后續同業存單爆發式增長埋下了伏筆。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業存單作為同業中新發展的業務,在銀行間資金來源多元競爭以及跨界競爭等多因素的作用下,中小銀行從過去緩慢的吸儲再發放貸款的傳統模式轉向便捷的同業市場,依靠同業負債實現業務的擴張,但卻存在很大風險隱患。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近幾年,以同業存單和理財為標志的同業業務大行其道,成為很多非標資金的主要來源,其中,也包括去年委外債券投資。同業業務之所以一直受機構從業者的追捧,在于其資金成本低,占用風險資本比例小,同時,不占用傳統貸款指標的豁免性能使其備受青睞。
該人士表示,同業業務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同業業務可以給異地項目融資,很多不發達地區的分行或城商行,只能通過同業業務去做發達地區的項目,所以限制同業,等于限制銀行跨地區做外地融資。因此,限制同業對不發達地區的銀行或分行的影響最大。
另外,該人士介紹,委外業務流動性高,相對風險低,同時,在近兩年債券市場牛市的背景下,銀行有超過一半的理財都在做債券。在此背景下,銀行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的套利鏈條的來龍去脈基本清晰,即一家銀行通過發同業存單獲取資金,并購買另一家銀行的同業理財,從中賺取利差。接下來,第二家銀行將第一家銀行購買理財的資金交由基金公司或者券商資管計劃購買債券,由于基金公司或者券商可以加數倍杠桿,同時,債券市場去年十分火爆,加上更早前的房地產頻頻發債以及地方融資平臺發債以兩倍的速度增長,因此,這一鏈條在樂觀情緒下不斷自我強化,規模越做越大,靠沖量將這一很薄的利差在后端又靠委外債券投資不斷擴大。
“由于同業資金以短期資金為主,而委外投資一般投資期限比較長,因此,存在期限錯配的風險,加大了市場流動性風險隱患。”該人士表示。
該人士補充說,除上述標準化業務模式鏈條外,銀行還通過非標業務模式進行套利。該模式與上述模式有些類似,只是參與隊伍擴大到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非標業務通常以結構化融資方式加杠桿,分優先級和劣后級,銀行做優先級,可以獲得固定收益和回報率,一旦出現損失,銀行先不承擔損失,由劣后承擔。值得一提的是,非標市場以做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為主,從而導致資金脫實向虛。另外,近兩年中,這一市場還出現了新的“馬甲”,如所謂“私募資產支持證券(ABS)”、政府鼓勵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和產業基金,銀行利用政策鼓勵的形式包裝成新的投資手段。
同業存單有望納入考核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銀監會4月6日下發《關于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稱53號文),明確提出“若將商業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計入同業融入資金余額,是否超過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如果真正實行上述標準,目前來看,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基本無一達標。“53號文”是監管層對當前銀行業發行同業存單業務的一次摸底行動,也是給予銀行業一定的時間自行調整業務。事實上,只有同業存單回歸到當初作為彌補銀行短期性緊缺頭寸不足的臨時性調度工具這一屬性上來,上述的幾種套利模式才會自動消除,為此,監管或給出半年的過渡整改期,令同業存單可以逐步到期不續發。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政策密集出臺后,部分中小銀行已經開始行動了。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監管密集出臺后,我們進行了一個業務討論,其中一點,就是壓縮同業業務,考慮到未來資金來源會受到限制,風險控制的標準會提高,因此,在資金的投放端也會控制。”
趙錫軍認為,銀行大規模發行同業存單,使得資金在銀行系統內部空轉,并未流向實體經濟,而加強監管后,有利于降低杠桿、化解風險和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
章立聰表示,總體來看,同業存單監管趨緊與同業存單發行趨緩將利好實體經濟。一方面,通過加強對同業存單的監管,能夠堵住銀行同業業務漏洞,進一步實現同業杠桿去化,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另一方面,考慮到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的參考作用,同業存單供給量的減少常常伴隨發行利率的降低,對于非金融企業而言,能夠大大降低其中短期票據以及企業債的發行成本,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