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受到市場關注。與此同時,隨著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快速走高,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日出現了大幅貶值。對于習慣了在股市“做多”的中國投資者來說,人民幣貶值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大家都很擔憂。
那么,人民幣貶值究竟意味著什么?什么情況下才值得我們去擔憂?
美元為何“更值錢”了
現在的100美元可以兌換到645元人民幣,表明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大致是6.45。而大概幾個月前我們狗年春節的時候,這個匯率是6.25,就是說100美元只能換到625元人民幣。可以看出,與春節時相比現在的美元更值錢了,也說明我們的人民幣貶值了。
美元為什么在這幾個月里變得更值錢了?原因在于美國經濟景氣度持續上升。就在幾天前,美聯儲又宣布加息,市場同時預期美國今年內還會有兩次加息,加息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價格上升。不僅如此,美國政府方面預計他們的經濟增長率會升至2.8%,通脹預期也會繼續上升,這進一步加強了全球市場對美國經濟轉暖以及資產價格走強的預期。
更重要的是,中國并沒有跟隨美國加息。這樣一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利率水平有所拉大,再加上美國經濟走強預期,就會吸引全世界的資金或許也包括在中國的一些海外資金,轉道去美國獲取更大投資收益。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想要用本國貨幣兌換美元的人多起來了,在供求關系作用下,美元就越來越值錢了。
舉一個例子。去年的美元指數非常弱,2017年1月時,美元指數在103附近,但隨后一直下滑,到9月已經跌至92,甚至在今年中國農歷春節前還跌到88附近,相比去年初跌去了接近15%。但是,這之后美國公布的一些經濟指標顯得非常強勁,今年4月中旬開始美元持續快速上漲,從89升到現在已超過95。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憑借它的全球地位以及樂觀的經濟預期,未來一段時間還可能繼續吸引全球資金,美元指數也有望繼續走強。因此,除了某些與美元實行固定聯系匯率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其他非美貨幣與美元的匯價,無一例外都出現了貶值走勢。
人民幣總體保持堅挺
但是,不同的非美經濟體對美元貶值幅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人民幣對美元近兩個月貶值了約3%,同期的歐元對美元貶值了超過6%,這是因為相比中國而言,歐洲經濟顯得更弱,地區政局也不太穩定。
再比如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同樣的2個月內貶值超過4%,南非蘭特對美元貶值約14%,阿根廷比索對美元貶值幅度則超過了37%。反觀人民幣對美元,在2017年初時從接近7的水平一路升值到今年2月的6.25,其間升值幅度接近11%,最近兩個月貶值3%真的不算什么大事。
6月19日中國股市突然大幅下跌,或許是引發市場擔憂的催化劑。當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重磅言論稱,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今年以來人民幣是少數對美元升值的貨幣之一。隨后昨日A股開始恢復理性,很大程度緩解了市場擔憂。
換句話說,既然美國的經濟復蘇預期更為強勁,今后一段時期美聯儲或多次加息,那么從經濟基本面去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維持雙向波動,也完全是正常的現象。相反,如果中國經濟延續下行,但對美元匯率卻逆勢快速升值,那反而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人民幣料維持雙向波動
國內投資者為什么對人民幣貶值充滿擔憂?這其實還是“做多思維”在作祟。我國當前最普遍、最大眾化的投資手段無疑還是股市,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仍是依靠股價上漲獲取收益,因此潛意識中就容易認為,不管什么事情上漲就是對的,下跌就是不對的,進而錯誤地套用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
匯率就是貨幣之間的一個比值。對于普通國內民眾而言,美元匯率漲跌本身,對工作、生活的影響其實并不大。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在原材料、產品銷售等領域需要依靠海外市場的企業,才有可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
比如說國內的航空運輸企業,因為需要依賴從海外進口的石油等燃料,而石油基本上是以美元計價的,一旦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貶值,其服務銷售所得的人民幣收入用于兌換美元購買燃料時,就會比以前吃虧。相反,國內的服裝生產貿易企業,將生產出來的服裝鞋帽賣給美國,收進美元,再將美元換成人民幣用于發放國內制衣工人的工資,因為人民幣貶值,所以同樣的美元收入可以換到更多人民幣,因而貶值對這家服裝企業是有利的。相反,當人民幣對美元連續升值時,國內那些服裝、紡織等出口型企業將受到持續沖擊。事實上,在我國當前經濟下行、新舊動能轉換、金融去杠桿仍處攻堅期這一宏觀狀況下,人民幣順勢穩定地貶值,也不是什么壞事。
所以說,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走勢,既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中美經濟基本面的對比預期,同時,相對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人民幣匯率仍保持了既有的堅挺和均衡。可以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與升值交替趨勢還將持續,匯率雙向波動也將更為明顯。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