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弱勢震蕩,權益類基金銷售遇冷,但跟蹤指數的ETF規模卻一路逆市大增。數據顯示,年內ETF基金凈值規模與份額雙雙猛增,其中非貨幣ETF規模突破3400億元,較去年底增加逾千億。
數據顯示,去年底非貨幣ETF規模為2318.30億元,今年在存量ETF凈申購激增、新發ETF百億認購資金馳援下,截至11月9日,非貨幣ETF最新凈值規模已突破3400億元,相比去年底增幅高達近五成。而從基金份額上,非貨幣ETF最新份額為2240.11億份,較去年底更是大增了139%。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近一個月A股仍然震蕩整理,但增量資金借道ETF入場的步伐卻在不斷加速,其中股票型ETF凈申購總額近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申購資金大多數還是集中于華夏、華安、華泰柏瑞、南方和易方達等一些ETF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上述5家公募合計涌入資金超過4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非貨幣ETF基金規模長期在2000億元附近徘徊,而從以往市場表現看,其爆發往往與A股行情有關,而在今年股市震蕩下跌的背景下,ETF尤其是非貨幣類ETF卻實現了規模與份額的雙增長。
據了解,機構仍是今年ETF規模暴增的主力軍,除證金、匯金、社保外,保險、券商、信托以及境外機構等也開始大量申購ETF,機構投資者分布趨于多元化。此外,個人投資者對ETF產品的認同度也在提升,部分產品個人投資者持有ETF的增幅高于機構,且在產品中的占比也有所增加。
對于各路資金大舉涌入ETF的原因,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認為,隨著A股幾輪調整,大多數指數已經到達歷史估值低位,且相關公司盈利增長穩定,監管環境的改變也使得機構投資人占比增大,獲取高于指數的超額收益愈來愈困難。而ETF基金不僅成本低廉、便捷高效,還具備運作透明、交易靈活等優點,因而成為眾多機構加倉A股的首選標的。
除了市場估值和ETF的自身優勢,易方達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張勝記認為,還跟大資管新規的促進作用有關。“大資管新規鼓勵各類資管計劃投資基金等標準化產品,限制非標準化金融產品的多層嵌套等,ETF作為最為標準化、透明化的基金產品,明顯受益。”
在A股納入MSCI、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等諸多利好帶動下,今年以來基金公司也逐漸加大了指數產品方面的布局。多家公募人士表示,十分看好ETF等指數型基金的發展前景,公司也將加大在此類產品上的布局。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