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國不足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超10%的GDP,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步入全球經濟的第一方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這背后,資本市場的金融支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學者分析指出,灣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不光是資本層面,還有規則層面,市場機制的層面,生態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不光擁有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大金融重鎮,還有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金融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全面發揮資本市場各項功能,是推動粵港澳三地資本市場共同繁榮發展的關鍵。
深市上市公司群
成灣區重要推動力量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是“9+2”的11個城市,即廣州、深圳、佛山等九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區內上市公司超過1800家,A股上市公司達499家。
這其中,灣區內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達460家?;浉郯拇鬄硡^深市上市公司作為一個優勢突出的群體,對灣區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深交所統計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深市上市公司具有四個方面突出優勢:一是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優于市場平均水平,深市高新技術企業占比約70%,珠三角九市占比約80%,另外深市戰略新興企業占比40%,而九市456家中有50%是戰略新興企業;二是研發投入占比高,充分體現粵港澳灣區企業“創新”的特點;三是效益走在前列;四是社會貢獻高,以納稅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深市上市公司平均納稅額約3億元,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學者指出,資本市場是灣區經濟的重要引擎。在全球重要灣區的快速發展歷程中,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充分重視資本市場金融支持的作用?;浉郯拇鬄硡^更是如此,在過去40年,灣區運用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自身快速發展,充分推動“股權文化、規則意識、契約意識、公司治理”在灣區企業落地生根,形成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
可以看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進程中,粵港澳大灣區深市上市公司,從企業效益、社會貢獻度、創新的投入、產業結構等各個方面,對灣區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加快改革
加大對新興經濟包容度
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主題。這也意味著,隨著創新的深入推進,更多的新興經濟將成為灣區發展的重要推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實際上,為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其中新經濟的融資需求,深交所也在不斷加快改革,提升對實體經濟,尤其是新經濟的包容。
其中,推進創業板的改革便是重點工作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的改革還被列入了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提到,積極開展首創性的改革探索,爭取國家支持籌建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創新橫琴分線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這是創業板第二次被寫進了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自創板以來,創業板的改革一直是深交所的工作重點之一。近年來,深交所在年度工作,理事會等重要場合均提及創業板改革??梢钥吹剑M一步優化完善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各項基礎性制度,擴大市場包容性和覆蓋面,一直是創業板改革的主要方向。
除了創新之外,融合、開放、升級等同樣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里面的主題詞,而深交所的工作與這三個主題詞均有對接點。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輝曾指出,“通過IPO也好,通過并購重組也好,通過固定收益也好,為培育更多的企業,深交所與廣東省的21個地市都建立了比較好的合作關系,建立了人員往來和交流,我們平臺每年大概20到30場線上路演,我們和香港、澳門行業也建立了很好的聯系,我們也積極推動了企業走出去,增加深港通范圍,我們也通過澳門市場平臺向葡語系國家經濟體做拓展和輻射,另外也和全球交易所同行互通有無,服務我們國家的實體經濟,不管是實體合作還是研發產能合作。”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表示,深交所為資本的投資與退出創造了優渥的客觀條件,產生了良性的協同效應,未來有望帶動金融+創新的鏈條加速運轉。
15:26 | 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生物島總部揭牌 |
15:24 | 僑銀股份攜手國地中心 簽約人形機... |
15:06 | 宏達電子業績說明會釋放積極信號 ... |
15:00 | 聯想戴煒:超級工廠+智能體即服務... |
14:58 | 華智數媒聯合多方共筑短劇全球化新... |
14:58 | “五一”租車市場觀察:深度游需求... |
14:13 | 國能日新發布「曠冥」大模型2.0版... |
14:05 | 金科環境獲多家機構推薦 |
14:04 | 北京SKP推出精釀啤酒季活動 120余... |
14:04 | 中國東方發布2025年度《中國金融不... |
12:57 | 最高檢、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6件外... |
12:56 | 高性能材料品類持續豐富 科創板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