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自概念被提出以來深受關注,這關系到區域內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珠三角9市”及香港和澳門未來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情況,尤其是各城市根據其自身在規劃中的定位而發展的優勢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規劃出臺后將極大地促進“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創新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自由流動。區域內各大城市不同產業之間的梯度優勢將可根據綱要中的內容及發展規劃實現互補、錯位發展,先進技術與傳統制造業進一步結合。未來,大灣區內科研成果落地產生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將以大灣區為依托,為拓展國內國際業務奠定基礎。
珠三角9市與港澳互補
根據規劃綱要的內容,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要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依托粵港澳良好合作基礎,內地與港澳將深度合作建設示范區,具體是“珠三角9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范”。
根據綱要內容,大灣區將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平臺開發建設將加快推進,同時,支持珠三角9市發揮各自優勢,與港澳共建各類合作園區,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實現互利共贏。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這三大城市圈內均已形成全國知名的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體系比較完備,制造業基礎雄厚。黃文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產業結構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內產業之間存在梯度,可以互補,能夠實現錯位發展。因此,這三大城市圈可以積極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借助大灣區規劃的“東風”,進一步提升本區域競爭力。對于區內企業來說,一方面,可以利用區內制造、產業配套優勢彌補港澳地區的“工業空心化”,再依托港澳地區的反哺,為企業出口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三大城市圈內企業也可以實現協同發展。
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將進一步與珠三角9市開放合作。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師梁浩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能為香港各行各業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熟的金融體系以及優越的營商環境,可以繼續擔當“超級聯系人”的角色,支援離岸人民幣結算,融資和資金管理等業務的需求,同時大量具備專業知識的金融人才,可為企業提供全面的融資選擇支持大灣區實體經濟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香港金融業的繁榮。
黃文濤則表示,憑借香港的人才優勢、深圳的創新優勢、東莞的制造優勢與其他地區的配套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將加快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和高端制造業集聚區,構建起高端引領、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迎機遇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容,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灣區聚焦高端制造、現代服務和新經濟等產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創新、人文是大灣區規劃綱要中的關鍵詞,先進制造與現代服務業將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兩翼。
先進制造及創新技術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綱要》指出,大灣區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打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圍繞信息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現代服務業包括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同時,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和發展短板,包括促進商務服務、流通服務、健康服務、家庭服務發展。以航運物流、旅游服務、文化創意、人力資源服務、會議展覽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為重點,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黃文濤分析道,大灣區不僅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制造業,這為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未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物醫藥、新材料、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有望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實現突破和產業化應用。
健全的產業體系也為研發設計、貨物運輸、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法律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9:24 | 萬達信息:5月14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9:24 | 萬東醫療: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24 | 萬豐股份: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9:24 | 萬馬股份:公司已連續7年蟬聯“中... |
19:24 | 萬馬股份:松延機器人的線纜并非由... |
19:24 | 萬祥科技: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9:24 | 威龍股份:公司始終重視營銷渠道的... |
19:24 | 威龍股份:與威龍經銷商有著長期穩... |
19:24 | 偉隆股份:關于控股子公司注銷完成... |
19:24 | 五芳齋: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19:24 | 西安銀行:5月30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9:24 | 西測測試:2024年公司持續投入檢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