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而且,金融科技的聚焦點在金融,而不在科技。”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副主任董昀11月30日表示。
他是在當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RBIF)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協辦的“RBIF青年學術論壇第一期: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在該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為部分在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方面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青年專家頒發基地特約研究員證書。同時,青年專家共同深入交流了商業銀行如何全面擁抱數字科技,把握好創新與安全的“蹺蹺板”。
基地主任楊濤在致辭中表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對發展目標、戰略重點、基本保障等要素的基本把握,從而實現理性、健康、高效、可持續的探索。他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都在深刻改變著金融業態,銀行數字化轉型意味著需要更好地把握這些新興技術,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
基地副主任董昀認為,金融科技在經濟系統中的應用本質上是金融企業家利用新的技術發明,進入金融市場,實現新組合,獲取利潤的經濟過程。“我們應當綜合運用創新經濟學和金融學提供的分析工具,刻畫作為一種創新活動的‘金融科技’的發展機理和經濟效應。” 董昀說。
“金融科技帶來時空約束、成本收益、市場格局以及部分資源配置范式的改變,但是,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且帶來復雜化風險。”基地研究員鄭聯盛表示,銀行需要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進行戰略再定位,要強化銀行信用、提升對外開放、促進內外合作,著力發展對公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和金融科技創新“三支柱”。
基地特約研究員金巍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文化金融是服務于文化產業的一種產業金融類型。它的發展緊緊圍繞著文化產業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等各個環節而展開,形成了獨特的金融生態。金融科技在賦能銀行業服務文化產業方面能夠發揮變革性作用,尤其能夠重構文化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和無形資產評估體系。
參加會議發表演講的還有基地新聘特約研究員。據基地副主任錢學寧介紹,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智庫,為青年學者及從業專家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臺,從而形成了特聘研究員機制。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金融科技的發展都面臨眾多挑戰,需要智庫專家從多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去偽存真,使得行業發展走向正軌。
會議認為,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發展,金融與科技融合程度更加緊密,互動態勢更加明顯。新型技術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工具。商業銀行如何運用數字科技支撐,開發和拓展新型業務場景,是值得長期關注的重大課題。
(編輯 孫倩)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