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綜合發力助小微企業過難關
本報見習記者 昌校宇
“您好,請您量一下體溫,并在信息登記表上填寫姓名、身份證號和聯系電話。”斗滿江韓式烤肉和平里店的工作人員熱情又不失嚴謹的向剛進店的消費者招呼道。
《證券日報》記者于近日19時左右到店就餐時注意到,消費者比預想中要多,但仍少于疫情之前。此外,為了拉升消費額以增加利潤,店內推出肉類餐品買三贈一的促銷活動,帶動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4月30日零時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調整為二級,并相應調整防控策略。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下調至今,已經經過了包括五一假期在內的近兩周時間,北京地區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復工進展如何?《證券日報》記者近兩日就此進行了走訪。
百世鄰里玉橋中路便利店負責人孫女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因為門店開在小區外,所以疫情期間沒有被限制關店。不過,門店現在日均營業額和2019年同期相比仍減少1000多元。以前休閑零食類產品占銷售總額的70%,現在大幅下降僅占比40%,中高端產品也基本無人問津,酒水飲料銷售受季節影響和2019年同期持平。”
當記者問孫女士有何政策訴求時,孫女士表示:“政府部門已經把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當前狀況是疫情期間消費者收入減少、消費意愿降低所導致;再加上門店后門原本直通小區,有引流獲客的作用,但疫情期間后門不得隨意打開,也因此流失了一部分消費者。期待消費者盡快返場。”
記者12時打開餓了么App,輸入“油條”兩個字,發現所賣產品包含油條的附近店面中,曼玲粥店(第一號檔口倍爽食城店)的月銷量排名第二,截至16時,該店的月銷量為6056單。
但記者步行尋訪至第一號檔口倍爽食城時,發現食城實行封閉式管理,消費者不能進入。電話咨詢曼玲粥店負責人張先生,他向記者透露,目前消費者只能線上點餐,外賣員無接觸配送。
“今年春節假期全員只休息了5天,1月29日(大年初五)就正式開工了。目前的營業額相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30%-40%。”2018年加盟曼玲粥店的張先生坦言,希望在京人員因北京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而盡快復工,外地人員也能加快返京步伐。
除了餐飲業,“美容美發行業的Tony老師們”也受到關注。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倪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前兩天去理發時發現,店內只有五、六個男士在剪發,平時經常燙染發的女士們都沒了蹤影,店里的工作人員相較平日也少了一些。“不過,也算有些客流了。畢竟春節后我第一次到店時,整個門店就我一個消費者。”
就小微企業面臨的消費者流失,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小微企業應先自救,如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即結合自己的業務特點,與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合作,將自身單個企業的資源以網絡化形式融入整個產業集群當中,擴大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協同效應,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等資源共享,并在提升經營管理效率的同時,降低各方面成本。此外,小微企業還能緊跟互聯網時代大勢,不斷拓展線上業務,將自身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持續推陳出新,進而為自身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付一夫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可從三個方面綜合發力,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第一,幫助小微企業降低要素成本,包括小微企業用電、用氣和物流成本的下調;第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對于因疫情而遭受生產經營重大損失的小微企業適當給予財稅減免,減輕企業社會保險費用的負擔;第三,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可給予財政補貼支持”。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