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李金磊)再度擴圍!中國自貿區大家庭又迎來3個新成員。
9月21日,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國的自貿區數量增至21個。
中國新設3個自貿區。
新設3個自貿區
從區位布局來看,北京自貿區的實施范圍119.68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科技創新片區31.85平方公里,國際商務服務片區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5.466平方公里),高端產業片區39.49平方公里。
湖南自貿區的實施范圍119.76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長沙片區79.98平方公里,岳陽片區19.94平方公里,郴州片區19.84平方公里。
安徽自貿區的實施范圍119.86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合肥片區64.95平方公里,蕪湖片區35平方公里,蚌埠片區19.91平方公里。
此外,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實施范圍119.5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寧波片區46平方公里,杭州片區37.51平方公里,金義片區35.99平方公里。
圖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
戰略定位各不相同
雖然同為新晉自貿區,但它們的戰略定位是不同的。
其中,北京自貿區將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湖南自貿區將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內陸開放新高地。
安徽自貿區將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圖為空中俯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張亨偉攝
自貿區總數擴容至21個
隨著3位新成員的加入,中國自貿區數量目前已經擴至21個。
這21個自貿區包括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海南、山東、江蘇、河北、云南、廣西、黑龍江、北京、湖南、安徽。
縱覽中國自貿區的版圖,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一枝獨秀,到現在已經擴容到21個自貿區,包括幾十個片區,這些片區從地圖上看都是星星點點的“火苗”,可謂已經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沿海省份已全部是自貿區,實現中國沿海省份自貿區的全覆蓋。
為什么要不斷擴容?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自貿區是試驗田,初衷是先行先試,推動對外開放,并沒有名額限制,所以不是“栽盆景”,搞幾個就行了,而是“種苗圃”。
白明認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需要,不可能讓一個自貿區承擔所有試驗任務,中國這么大,情況這么復雜,也要選擇不同的自貿區進行差別化制度創新和經驗探索,只有一大批對外開放的高地建立起來,才能帶動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整體提高。
資料圖:2020年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中新社記者田雨昊攝
北京自貿區橫空出世,使命特別
在這21個自貿區中,北京自貿區的使命特別,“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定位超乎一般城市。
其實,服務業、數字經濟本身就是北京手握的兩張王牌。數據顯示,北京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全國最高,超過了80%;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同樣位居全國首位。
服務業開放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放眼中國整體的外貿格局,服務貿易仍是短板。
長期以來,服務貿易逆差一直是中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與貨物貿易動輒幾十萬億元的規模相比,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只有幾萬億元,服務進出口占中國總進出口的比重不到20%,與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相比差距明顯。
在今年升級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宣布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助推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中國將拓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在此過程中,作為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的領頭羊,北京自然當仁不讓。在北京自貿區總體方案中,有關服務貿易和數字經濟的著墨甚多,不乏重磅措施:
——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有條件的區域最大限度放寬服務貿易準入限制。為研發、執業、參展、交流、培訓等高端人才提供簽證便利。
——支持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設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依托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形成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加強監管創新。
——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軟件實名認證、數據產地標簽識別、數據產品進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試。
在專家看來,這將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