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居民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為資本市場引來更多活水,已經成為監管明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證監會12月22日召開會議,確定的明年六項主要工作中,明確提及要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并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這已經不是監管第一次提及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早在今年1月,銀保監會就已提出,要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而更早些時候,央行前行長周小川也多次提及此事。推動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已經成為各界共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量達到82萬億元以上,另外還有規模數十萬億的銀行理財。除了直接存款,銀行理財資金更是被寄予資本市場增量資金重要來源的厚望。
雖然入市的制度障礙已經消除,但銀行理財在股票等權益的投資比例并不高。業內人士認為,要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就要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投資功能建設,讓資本市場產生賺錢效應。
儲蓄轉化投資成共識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人民幣存款余額21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居民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元。而2019年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額為72.44萬億元。據此測算,9月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量已經超過82萬億元。
“儲蓄率長期處于高位,一方面與文化傳統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資本市場在資本形成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在12月20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銀保監會原主席尚福林說,這也要求資本市場要更好發揮將儲蓄轉化資本、財富管理功能。
而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已是監管著力的方向和市場共識。此前,周小川就多次表示,希望有更大比例儲蓄進入股本市場。
而銀保監會也將這一目標,寫進有關規劃中。銀保監會今年1月在相關文件中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適應的服務體系,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除了直接存款形成的儲蓄,銀行理財、信托、資管等各類固定收益產品,由于提供預期收益,實際也起到了儲蓄的作用,尤其是存量規模巨大的銀行理財資金,多年被資本市場當作翹首以待的“援兵”。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銀行業非保本理財余額23.4萬億元。根據光大證券測算,今年6月底,僅上市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今年6月底的存量余額就達21.4萬億元。
“A股市場未來的增量資金中,銀行理財將是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平安證券人士此前曾向第一財經分析,隨著銀行產品凈值化轉型和存量調整,未來在資產配置上,增配權益資產將是A股市場非常重要的風向。
“根據現行監管規則,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已沒有制度障礙。”在參加上述論壇時,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也稱,支持銀行理財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鼓勵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人,納入銀行理財合作機構名單,并鼓勵信托公司更多開展證券投資信托等業務,加大對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的支持。
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投資股票,早在2018年就已解禁。作為資管新規配套措施,銀保監會于2018年7月出臺規定,正式放開了銀行理財投資股票,理財資金最多可持有單一上市公司30%的流通股,并可投資公募證券基金。
在監管持鼓勵、支持態度的同時,銀行理財投資資本市場、股票等權益資產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在原來的銀行理財時代,理財產品的特點基本上提供明確的到期收益率,滿足客戶儲蓄需求。理財子公司時代,一如既往為客戶提供穩健收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全面的投資機會。”建信理財總裁謝國旺說,希望未來通過更加豐富的理財投資配置組合,來助力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也要引導更多的長期資金入市,契合居民財富管理需求。
對未來理財資金在股票的配置比例,交銀理財總經理金旗的目標更為具體。“權益資產也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銀行理財目前在二級市場的配置普遍偏低,現在大概是3%,明年我們可能會達到5%。”金旗說,準備用3至5年的時間,將二級市場的權益投資規模,“起碼配到10%以上”。
加強投資功能
儲蓄轉化為投資,必須要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中金公司認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居民資產配置也迎來了拐點。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新發行的公募基金達到1408只,發行規模合計3.06萬億元,其中790只為權益產品,占新發基金總量的56%;發行總規模達1.74萬億元,占新發基金總額的57%。
雖然制度障礙已不存在,但銀行理財直接、間接投資股票的比例仍然偏低。相對于巨大的存量規模,銀行理財在入市方面實質性力度甚小。
曹宇在上述論壇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股票、債券,合計接近17萬億元,保險、信托資金投資股票、債券分別約為10萬元、2.2萬億元。但未計提銀行理財投資股票的規模。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為7907億元。
中國理財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中,權益產品總共只有11只,存續的250只左右。其中,銀行理財子公司存續權益產品更是只有5只,在售產品一只也沒有。
業內人士認為,股票投資短期波動大、不符合銀行理財凈值管理要求,收益平穩的固收類產品更符合銀行配置需求。相較于基金類產品,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也更加青睞短期產品,因此中長期產品占比較低,不完全符合權益資產配置需求。
而從利率長期走低的趨勢來看,居民家庭理財需求也會持續上升,但銀行理財缺乏產品,很多都是短期、超短期產品,尤其缺乏權益類產品。未來需要加大權益類產品的研發、供應。
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說,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已經提出多年,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加快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建設。
申萬宏源董事長儲曉明也認為,以前過度重視融資功能,投資功能的建設明顯不足,上市公司質量不高、分紅不足,證券市場運行波動大,場外市場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信用環境差,居民對資本的投資信心不足,導致儲蓄轉化投資不暢。
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
加強投資功能,就要讓儲蓄轉化為投資,就要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那么,賺錢效應如何產生?
瞿秋平建議,要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通過價格機制改善資源配置,建設穩定、繁榮的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快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建設。
同時,要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支持場外股權市場高質量擴容,做大產權交易市場,組建區域性股權登記交易中心,推進更多資金轉化為投資資本,并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機構;完善風險補償、失信懲戒機制,加快打造良性的生態系統。
“實行注冊制以來,A股上市公司加速快速增長,目前存量公司已超過4000家,但是退市力度依舊不大,退市率只有0.4%左右,低于美股的6%,優勝劣汰機制還不完善。”瞿秋平說。
證監會在22日的會議也表示,要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在注冊制改革、健全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等方面,持續抓好重點改革措施和關鍵制度的落地實施。
曹宇也稱,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存立之本,要維護市場制度的公平性、規則的穩定性、紀律的嚴肅性,并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而可預期的規則標準是培育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重要基礎,需要更加重視政策設計的前瞻性、嚴謹性和連續性,防范因市場規則調整,給資本市場造成不必要的外部擾動,要持續加大對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信息誤導等問題,充分保障投資者權利。
除了資本市場機制、基礎設施、環境之外,投資者不成熟、機構投資者占比偏低,也是目前A股市場的一大短板。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流通市值口徑下,A股投資者中,外資持股市值占比4.74%;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14.78%,個人投資者占比則達32%左右。
機構投資者做好財富管理,真正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增值收益,形成投資者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社會資金才能持續地流入資本市場,也是監管、市場人士的共識。
“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他們的持股權,推動公司治理改善。因為機構投資者的壓力,企業會改善治理。”證監會原副主席史美倫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