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嚴峻,多個行業的外貿出口迎來“爆單”景象,家電產品也是其中之一。不過,2020年年末多種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疊加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使得國內家電外貿企業陷入了“兩頭受壓”的尷尬境地。
2021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大幅上漲,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50關口。
訂單不愁利潤堪憂
近幾個月來,銅、鋁、鋼材等家電主要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滬鋁指數累計上漲9.3%,滬銅指數累計上漲13.4%。高盛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分析師于2020年12月1日發布報告稱,銅的“牛市”正在全面展開,價格已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2020年12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顯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加之市場需求繼續回暖,推動制造業原材料采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加速上漲。當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8%和58.9%,高于上月5.4和2.4個百分點,均為2020年全年高點。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企業成本壓力,當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占比為49.4%,為近兩年高點。
對于原材料持續上漲原因,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認為,當前工業金屬類原材料價格上漲反映了未來新冠疫苗上市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另外,當前原材料社會庫存確實處于低位。預計未來隨著新冠疫苗的上市,經濟復蘇的積極因素增多,需求側還會持續刺激大宗金屬材料價格的上漲。
不過,這對家電等制造產業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家電行業普遍對銅、鋁、鋼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原材料成本往往占據總成本的七八成,例如空調龍頭格力電器2019年年報就披露,原材料占公司當年營業成本比重高達86.66%。而在年末出貨高峰期,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更是讓家電制造企業苦不堪言。
對于家電外貿企業而言,成本上漲只是一個方面,匯率也從另一個方面帶來了“夾擊”。相較于2020年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7.1765元的低點,至2020年末,人民幣已累計上漲超6000個基點,漲幅達8%。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人民幣匯率預計在2021年將升至6.25左右。
不要小看這8%的升值幅度,卻能夠讓毛利率本就不高的家電外貿企業雪上加霜。“在原材料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公司利潤已經變得特別微薄了。”主營電磁爐、電壓力鍋等家用電器出口業務的中山艾利普電器企業主鄒世兵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如是說。
“原本因為海外疫情接到了不少訂單,這幾個月加班加點生產,但臨到交貨期匯率升值這么多,導致利潤大幅縮水,幾乎是白忙活一場。”佛山一家不愿具名的家電外貿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大倒苦水。
同樣是主營小家電外貿的廣州家博士電器也有類似感受。該公司外貿業務負責人徐莉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本來公司2020年外貿訂單整體有一定增長,但在成本上漲和匯率升值的雙重擠壓下,公司前期積壓的部分訂單甚至出現了虧本的情況。
多舉措應對
面對兩頭受壓的局面,不同的企業應對措施也各有差異,有的企業選擇漲價向客戶轉嫁成本壓力,也有企業選擇暫不漲價,由自身承擔利潤的縮水。
前述佛山家電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由于該公司出口的小家電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貿然漲價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現階段先把客戶保住再說”。
而徐莉則表示,目前該公司的全線產品已調價,對于不急的訂單,過年后視原材料價格情況再作調整計劃。鄒世兵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對海外部分客戶漲價了,但在這種壓力下,對于企業后續接單會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在A股上市的小家電龍頭企業,新寶股份也有著大量業務來自出口。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國外銷售占比為71.18%。據公司三季報顯示,受匯率波動影響,公司匯兌損失比上年同期增加約1.29億元。
在最近一次調研中,有機構投資者也向新寶股份拋出了原材料漲價和匯率波動的話題。公司對此回應,針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公司產品報價及調價時會綜合考慮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同時公司會考慮原材料供求及價格波動情況,做一些戰略性采購安排。
對于匯率波動影響,一方面新寶股份有30%左右的進口材料進行對沖;另一方面公司有30%左右的新品會綜合考慮匯率等因素即時報價;另外,公司會加大收款力度,加強對匯率變動的分析,運用遠期外匯合約等金融工具來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同時公司會通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議價能力。
新寶股份表示,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根據產品競爭情況來設定價格。每個季度會更新所有產品的產品指導價。在經營情況變化而導致產品成本變化達到一定幅度時,公司將對產品指導價進行不定期調整,并根據具體情況啟動對原有產品的調價談判。目前,公司已經在啟動2021年第二季度產品的調價談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對新寶股份而言整體還是一個“豐收年”,公司在前三季度取得凈利潤9.1億元,同比大增75.38%。新寶股份之所以在應對成本和匯率壓力上能夠表現從容,主要與公司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實力兩方面因素息息相關。
在規模方面,新寶股份作為國內西式小家電的龍頭企業,在2019年已經突破90億的營收規模,2020年則大概率突破百億。在技術方面,與國內眾多家電外貿企業所走的簡單貼牌加工的OEM模式不同,新寶股份走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ODM模式,將產品研發設計這一環牢牢掌控在手中,這也使得新寶股份的產品附加值遠高于純粹代工類的家電外貿產品,同時也更具議價權。
兩大痛點亟待突破
目前,全球家電產能的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國,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有越來越多海外訂單向中國轉移。然而即便遇到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國家電外貿企業仍在成本和匯率的擠壓下陷入無利可圖的境地。這一切正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曾說過的:“中國是家電制造大國,但還不算是強國。”
在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看來,我國家電行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缺乏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有國際化影響力的品牌這兩大“痛點”,這也導致了中國家電出口企業的話語權偏低。目前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市場,主要是走兩條路,一種是純代工,沒有自主品牌;另一種是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只能打入中低端市場。這一現狀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在終端市場上的定價權比較弱。
“沒有國際化影響力的品牌,品牌議價能力就比較差,這就好比蘋果的手機和小米的手機在定價上就有很大差距。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就會陷入低質低價的同質化競爭,最后的結果也是陷入價格戰紅海,利潤越做越薄。”他說。
據劉步塵回憶,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國的家電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曾與中國類似。“記得十幾二十年前,LG的家電在中國市場也賣得便宜,曾被稱作是‘外資品牌中的低端品牌’,但現在的LG已經成為中高端的品牌,這也是LG在技術上發力的結果。”
劉步塵認為,雖然中國的家電行業起步較晚,但依然有機會從中低端逐步邁向中高端。“目前中國家電企業的國際化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點,其實近幾年我們在技術上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突破,例如在量子點、OLED顯示等技術層面已經走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可能再往前走一兩步,就會帶來中國品牌的蛻變。我相信未來3到5年內,會有一兩家中國企業能夠走上國際中高端家電市場的舞臺。”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