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抬頭的情況,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18日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三大協會要求,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同時提示社會公眾加強風險防范意識,不要參與虛擬貨幣相關交易炒作活動,謹防個人資金受損。
打擊力度不減
非法金融活動無所遁形
2020年以來,伴隨虛擬貨幣價格大幅波動,國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氣有所抬頭,中國居民盲目跟風,通過境外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商,參與交易炒作,容易遭受較大損失。
三大協會公告稱,應正確認識虛擬貨幣及相關業務活動的本質屬性。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是真正的貨幣,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此前,人民銀行已先后關閉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11家。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框架下,2017年9月,人民銀行等7部門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臺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境內平臺清理之后,一些境外交易所仍在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影響較廣的4家交易所包括歐易、幣安、火幣、泰達幣交易所。這些交易所不受監管,客戶身份識別很弱,使用虛假境外身份注冊賬號也能夠進行交易。
除境外交易所外,一些場外交易商甚至干起了“販幣”的買賣,從境外交易所大量低價買幣,通過組建微信群、宣傳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等信息的形式,吸引中國境內客戶,從而高價售賣虛擬貨幣賺取差價和交易費用。
按照現行監管規定,任何為中國居民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的個人或交易所,均涉嫌開展非法金融活動,而對于上述境外交易所、場外交易商,“非法”的帽子同樣適用。
凍結資金賬戶
“斬斷”兌換支付渠道
“斬斷”非法活動資金鏈條,暫停相關賬戶交易,商業銀行、非銀支付機構依靠豐富的反洗錢經驗、大數據資源,也將參與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行動。
三大協會公告明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會員單位要切實增強社會責任,不得用虛擬貨幣為產品和服務定價,不得承保與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服務。
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會員單位應切實加強虛擬貨幣交易資金監測,依托行業自律機制,強化風險信息共享,提高行業風險聯防聯控水平。
三大協會還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會員單位不得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業展示、營銷宣傳、付費導流等服務,發現相關問題線索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并為相關調查、偵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進行風險提示。《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希望廣大投資者謹防上當受騙。
中信銀行在4月份發布公告聲明,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將該行賬戶用于比特幣、萊特幣等的交易資金充值及提現、購買及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等活動,不得通過該行賬戶劃轉相關交易資金。一經發現,該行有權采取暫停相關賬戶交易、注銷相關賬戶等措施。
據了解,如果金融機構、非銀支付機構提供了相關服務,應視作非法集資協助人,按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幣圈“套路深”
投資者極易遭受巨大損失
比特幣價格大漲也大跌,不僅容易被莊家操盤,也容易受到監管和輿論的影響。5月13日,特斯拉公司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出于“對比特幣挖礦和交易中使用化石燃料頻率迅速增加”的擔憂,特斯拉暫停使用比特幣來支付購車費用。受此消息影響,當日早間比特幣一度跌至45750美元,回撤超過8000美元。
在面臨被“割韭菜”風險的同時,由于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的個人、企業不受法律保護,近年來,對于涉虛擬貨幣交易的案件,各地法院依據公告規定,判處有關交易合同無效,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發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對受損投資者起訴不予支持。
很多投身“幣圈”的投資者,白白遭受了損失。一則真實案例顯示,在得知秦某購買國外的“獅子幣”賺取不少收入后,聶某在秦某的幫助下,在“獅子鏈”錢包上注冊個人賬戶,購買了2000個獅子幣。隨著市場價值貶值、錢包被強制關閉,聶某的投資款“打了水漂”。
按照法院判決,因雙方買賣的標的物為虛擬貨幣,故案涉買賣合同應為無效合同,對于諸如此類的虛擬貨幣投資交易糾紛,法院均駁回了全部訴訟請求。
事實上,虛擬貨幣場外交易商和大部分交易所不受監管,虛構交易、操縱價格、侵吞客戶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交易所誘導投資者參與杠桿交易,極易產生巨大損失。
三大協會提醒投資者,不要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謹防個人財產及權益受損。要珍惜個人銀行賬戶,不用于虛擬貨幣賬戶充值和提現、購買和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以及劃轉相關交易資金等活動,防止違法使用和個人信息泄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