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善之區,北京依托科技、人才和資金方面的優勢,以及擁有最為集聚的資本市場基礎設施,一直是全國直接融資和金融科技創新的“主陣地”。近年來,北京證監局以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努力做好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與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合篇”,實現轄區直接融資規模大幅提高、市場生態明顯改善、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和深度持續拓展。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北京證監局,與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黨委書記吳運浩展開對話,回顧北京資本市場發展與黨建工作成果,展望北京資本市場“十四五”重點工作以及發力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兩區”)的情況,探討北京在金融科技創新和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價值領域的發展潛力,獻禮建黨100周年。
“十四五”推進“兩區”建設
打造“北京樣本”
證券時報記者: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市場生態有了明顯的改善,請問當前北京轄區資本市場總體發展和運行情況如何?
賈文勤:從北京轄區來說,當前市場生態的改善主要體現在直接融資額大幅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重點領域能力顯著提升、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三個方面。
一是直接融資額大幅提升。2020年,轄區各類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1.16萬億元,同比增長9.86%,規模居各轄區第一。隨著科創板試點注冊制走向常態化、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平穩落地,轄區IPO公司42家,募集資金969.1億元,同比增長35%,家數及融資額均創歷史新高。
二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重點領域能力顯著提升。一方面,助推科技創新的作用日漸顯現,2020年轄區全年新增科創板輔導公司59家,完成輔導驗收31家,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22家,2020年末轄區共有科創板上市公司34家。另一方面,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末,轄區中小微掛牌公司占比93.8%,精選層中小微掛牌公司占比近60%,占比均較上年末進一步提高。
三是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IPO后備資源明顯增加,截至2020年末,轄區有擬上市企業222家,比2019年末增長37%;2020年新增IPO輔導公司139家,比2019年新增家數增長52.7%。企業參與新三板市場熱情明顯提高,2020年轄區42家企業申報精選層輔導備案,2020年末轄區創新層公司數量較2019年末增加54.1%,2020年轄區掛牌公司摘牌數量同比降低54.3%。
證券時報記者:“十四五”規劃明確金融業發展方向為支持實體、深化改革、風險防范。“十四五”時期轄區資本市場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賈文勤:北京證監局作為中國證監會的派出機構,監管執法、防控風險、服務首都、市場發展、正風肅紀、隊伍建設一直是我局工作的六大主責主業,無論形勢任務如何變化,這六大任務不會發生變化。我們認為,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轄區監管職責,應對新形勢、挑戰新使命,我局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動轄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轄區一線監管,切實有效落實轄區監管責任制。適應市場發展新形勢,要堅決貫徹“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監管理念,強化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和持續監管,提高監管科技化水平,持續提升監管質效;落實“零容忍”要求,強化稽查執法,不斷深化與司法機關協作配合,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凈化轄區資本市場生態,全力保障轄區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是聚焦提高直融比重,持續推動轄區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全力抓好資本市場重大改革任務在轄區落實落地,認真研究落實注冊制改革相關要求,繼續鞏固轄區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成效,助推新三板改革走向縱深,多措并舉提高轄區上市公司質量,規范推動證券基金行業發展,強化轄區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發揮。另一方面,堅持“首善標準”做好央地橋梁紐帶,以發展安全并重為主線,圍繞首都建設重點需求,全力支持北京市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推動更多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措施在京先行先試。
三是聚焦重大爆雷風險,牢守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健全轄區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全面增強風險監測、預警、處置能力,持續做好轄區各類主體風險防控工作,鞏固股票質押風險化解成效,做好債券違約、“偽私募”及其聯動派生風險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處置,堅決維護首都金融安全。
證券時報記者:“十四五”開局起步,北京將推進“兩區”建設作為發力點、重頭戲,資本市場將如何助力“兩區”建設?
賈文勤: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北京第一大支柱產業。在“兩區”建設任務中,涉及金融政策共102項,其中我局牽頭9項、配合29項。在證監會的高位推動和大力支持下,“兩區”建設涉及資本市場的9項牽頭任務已有8項落地,政策落地率達88.9%。
在深入推進“兩區”建設過程中,證監會給予了北京多項先行先試政策,助力北京“五子”聯動發展。如批復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首次落地北京,率先在京開展區域股權市場區塊鏈登記托管系統、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兩項試點,支持北京建設綠色交易所、知識產權交易所等要素市場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等。
下一步,北京證監局將把推進“兩區”建設工作作為轄區深化資本市場領域改革創新、推動破解深化改革各項難題的重要契機和抓手,會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加強政策研究,爭取更多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北京,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打造“北京樣板”。
深度融合黨建和業務
踐行監管的人民性
證券時報記者:北京證監局在將黨建落實到行動上、融入到工作中,在黨建與業務融合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吳運浩:北京證監局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圍繞中心任務、加強建設隊伍、切實服務群眾,在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努力實現黨建指導業務工作、促進業務工作,業務服從黨建方向、實現黨建要求。
一是堅持圍繞推進首都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旗幟鮮明講政治。將資本市場重大舉措同北京“四個中心”特別是“兩區”建設和“五子聯動”部署相結合,不斷提高政治“三力”,發揮黨組織在業務中心工作中的政治引領作用、推動落實作用和監督保障作用。
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培育復合型專門家。強化黨員意識、政治機關意識和公職人員身份意識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加大干部選育管用,堅持輪崗制度常態化,培育打造復合型專門家。
三是切實服務群眾,踐行監管的人民性。強化窗口意識,堅持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樹立“人人都是證監局的形象代表”理念,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大投保”理念,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貫穿于轄區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切實保護轄區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券時報記者:在黨建宣傳方面,北京證監局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了哪些黨史學習與教育活動?
吳運浩:黨史學習教育是北京證監局全體黨員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北京證監局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刻認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從“六個進一步”上下功夫,堅持守正創新,構建“5+N”的學習教育活動矩陣。即以證監會統一部署“五個一”活動為基準,組織一次主題黨日活動,講好一次專題黨課,召開一次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開展一系列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推動解決一批市場主體和廣大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同時結合局內實際,精心謀劃黨史微黨課、青年懇談午會、紅色騎行、青年志愿服務等“N個自選特色活動”。
聚焦服務科技創新,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緊密融合
證券時報記者:北京證監局在發掘、培育和促進企業上市掛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賈文勤:北京證監局在發掘、培育和促進企業上市掛牌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強培訓宣傳,與滬深證券交易所、地方政府部門協力合作,發掘、培育重點行業企業,幫助企業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支持重點領域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企業上市掛牌綜合服務平臺和上市掛牌培育基地,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提高上市掛牌培訓輔導工作水平。在重點行業領域方面,我局聯合市金融局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大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科創金融十七條”),發布“鉆石指數”,支持科創領域企業上市發展。在文化領域方面,我局與市文資辦、證券交易所等單位合作,依托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開展文化企業上市培訓班、文化企業投融資峰會、文化企業走進交易所等活動,推動文化企業上市發展。在制造業領域方面,我局與市金融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支持北京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加強金融支持北京市制造業升級轉型等等。另外,繼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來,我局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出臺配套政策措施,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提高北京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進一步鞏固深化了上市公司“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為提高北京上市公司質量、促進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但必須明確的是,我局將繼續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杜絕“帶病闖關”的“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支持重點領域的優質企業上市融資。這是履行監管職責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根本使命。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轄區企業上市后備情況如何?
賈文勤: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轄區共有擬上市企業230家,其中正在輔導階段的企業154家,擁有豐富的上市后備資源。從擬上市企業申報板塊分布看,創業板109家、科創板85家、上交所主板30家、深交所主板6家,申報注冊制板塊的擬上市企業數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占比超過八成,轄區上市后備資源向試點注冊制板塊有序流動。
證券時報記者: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資本市場如何支持科技創新發展?
賈文勤:2020年,我局大力支持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引導推動“硬科技”企業掛牌上市和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轄區全年新增科創板輔導公司59家,完成輔導驗收31家,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22家,合計募資規模近310億元,涵蓋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重點領域企業,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及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先后實現上市,“硬科技”成色和市場包容性逐步顯現。轄區上市公司中三分之一以上屬于軟件和互聯網服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科技創新屬性突出的行業。
其中,2020年轄區網絡安全公司奇安信、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九號有限公司成為科創板第一家發行存托憑證上市的紅籌企業,充分展現了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硬實力。轄區擬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為中關村示范區的科技創新企業。我局將充分發揮中關村自主創新策源地的作用,結合科技創新和注冊制改革實踐,支持具有較強成長性、帶動性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硬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促進形成相關產業集群,更好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
下一步,我局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更多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和高精尖行業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的作用,鼓勵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依托中關村示范區等創新發展前沿陣地,聚焦服務科技創新,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的緊密融合,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支持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聚焦首都重點工作
積極探索發展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北京證監局率先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工作,目前進展如何?申報項目有哪些亮點?
賈文勤:自2月23日我局《關于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北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印發后,已收到來自30余家機構的50余項申報項目材料。申報項目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機構類型多樣。涵蓋市場核心機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期貨服務機構以及科技企業等。二是項目類型多元。包括金融服務、監管科技、合規科技、業務輔助、行業平臺、基礎設施等。三是技術應用主流。聚焦“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主流技術在細分領域的應用賦能。四是數據來源廣泛。突出體外數據的融合應用和價值挖掘,例如政府部門、銀行、網絡社區、數據服務商等。
我局將積極落實證監會決策部署,突出監管定位,堅持以依法合規、有序創新、風險可控為原則,以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市場效能、強化合規風控、增強監管能力、保障金融安全為目標,重點關注具有創新引領性、業務普惠屬性、能夠解決行業痛點難點的項目,探索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方案。
證券時報記者:在充分發揮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價值和作用上,北京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賈文勤: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推動和證監會的大力支持下,資本市場在推動首都金融業務發展、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支持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表現突出,未來還將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價值和作用,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深挖潛力。
第一,充分挖掘直接融資潛力,助力科技企業發展。北京是國內直接融資最發達區域,在科技、人才和資金方面優勢明顯。北京在高校科研院所及人才資源方面遠超其他城市,以中關村為軸心的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北京,私募股權市場更是在全國首屈一指,可以提供充沛的直接融資源頭活水,可以進一步發揮相關優勢,提高北京轄區的直接融資比重,促進科技、資本、產業的密切融合。
第二,充分發揮配套服務作用,提供企業成長空間。北京證券基金期貨業起步早、數量多,業態豐富、專業性強,同時擁有全國最強大的資本市場服務業產業鏈,在京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資信評級機構等市場配套服務機構類型齊全、競爭力強,行業占比均超過50%。另外,國家經濟管理部門,特別是金融監管部門、除證券期貨交易所外的主要金融基礎設施、國家級行業自律組織均集聚北京,證監會系統大多數會管單位均在北京,使得北京成為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最為集聚的重點城市之一。充分發掘、利用北京這一既有優勢,必將為企業提供包容、多樣的成長空間。
第三,充分展現市場環境價值,積極探索發展機遇。全國股轉系統即新三板地處北京,自2013年正式運營以來,堅持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定位,累計為1.3萬余家企業提供掛牌服務,精選層等新三板改革持續推進,市場環境持續改善,北京四板市場也在積極有序發展。
此外,北京聚焦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兩區”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五項重點工作,將形成一批突破性的制度創新、落地一批標志性的重大項目、培育一批引領性的標桿企業,必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更多的發展機遇。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