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陸續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分省數據,各城市10年來的人口增減變化也逐步明晰。在目前公布的數據中,2020年GDP超萬億元的城市引人注目,這些城市既是全國經濟總量的“排頭兵”,又是人口增長的“主力軍”。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搶人大戰”的背后,萬億GDP城市在產業發展、人口增長上謀篇布局,尋找更多的增長點和更多的話語權。
保持經濟活力
廣深成“人口贏家”
從“七普”數據看,深圳和廣州可謂最大的“人口贏家”。作為廣東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廣深發揮了強大的虹吸效應,讓廣東成為最年輕的發達省份,老齡化人口為8.56%,僅次于西藏、新疆和青海。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1756萬,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新增714萬,流入人口量相當于一個特大城市。深圳更是“青春”的代表,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為5.36%,比全國平均低13.34個百分點。
深圳統計局將人口快速流入現象歸結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效應、戶籍人口遷入的機械變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等。“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活力增強,經濟總量位列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10年間也沉淀了大量人口。”
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達1867.66萬人,10年共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05%。廣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黃石鼎認為,廣州和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領頭羊,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人口的集聚,同時還會催生更多的社會服務。
有專家認為,以廣深兩城為代表的廣東省人口增長,說明廣東經濟發展的勢頭并未減弱,也表明珠三角近年來產業升級速度快、變化大,逐步擺脫單純依靠勞動力優勢發展經濟的模式。此外,新增人口為廣州和深圳的產業創新、科技創新等方面提供了新機遇。
實際上,廣深的“人口版圖”也并非“一味擴張”。5月26日,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發布《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就戶籍遷入、社保積分入戶政策調整征求意見。整體來看,深圳擬收緊落戶政策。
嚴控人口規模
京滬現“穩步增長”
同樣是一線城市,京滬新增人口情況與廣深有較大區別。從10年人口增長量看,京滬遠不及同為一線城市的廣深,也不及成都、西安、杭州、重慶等新一線城市。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控制人口規模政策效果較好。
作為常住人口均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近年來一直在嚴控人口規模。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為2189.3萬人,與2010年的1961.2萬人相比,增加228.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2.8萬人;上海常住人口為2487.1萬人,10年增加185.2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8.5萬人。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人口調控力度。北京“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的約束性目標。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嚴格落實人口調控責任制”。
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說:“人口無序過快增長,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了首都核心功能的發揮。”此外,北京嚴控人口規模上限,一個主要依據是水資源嚴重短缺、承載力接近極限。
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上海提出為了緩解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要嚴格控制常住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從“七普”數據看,上海目前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2020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23.38%,僅低于遼寧,比全國平均高4.7個百分點。
“京滬以服務業為主,北京是IT和金融,上海是貿易、航運。”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分析,與以制造業為主的廣東城市不同,北京和上海兩地可供人口流入的空間較小。
馬泓認為,交通是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周邊地區縣域經濟發達,到上海通勤半徑壓縮在30分鐘至60分鐘,很多人口分流到周邊城市,蘇州、寧波、金華、無錫過去10年人口凈流入均達百萬以上。
落實多樣政策
新一線城市成績亮眼
過去10年,新一線城市有大量人口流入。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重慶、長沙、佛山、蘇州、武漢等城市10年新增人口均超200萬。黃石鼎表示,人口規模決定了城市在區域的首位度,也透露出城市未來在區域內的發展潛力。
從“七普”數據看,新增人口較多的城市,都是這場“搶人大戰”中的主力軍。最近幾年,這些城市不斷更新人才政策,不僅降低落戶門檻,還拿出真金白銀補貼各類人才。
杭州對于應屆畢業生人才補貼政策是,分別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的生活補貼。合肥對于落戶又無住房的人才發放租房補貼,博士每人每年2萬元,碩士每人每年1.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每年1萬元,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每人每年0.6萬元。
一些城市則憑借美食、美景、獨特的城市文化,迅速“出圈”,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成為“網紅城市”。以成都為例,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093.8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581.9萬人。
“新一線城市人口凈流入很多,與當地人才政策有關,但更多還是看產業,有實體產業才能有吸納就業的能力。”馬泓分析,大家去哪里取決于這個地方能否提供就業崗位,以及社會保障能力如何,這是長期人口可持續流入的關鍵。
值得關注的是,北方城市西安力壓重慶、杭州、蘇州等南方城市,成為“人才大戰”當中的“黑馬”。2020年,西安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比2010年增加448.51萬人。西安是陜西省人口第一大市,占全省人口的32.77%。
近年來,陜西一直在推進“大西安”建設,西安先是代管了西咸新區,隨后又代管了渭南市的“富閻板塊”。2017年,西安大幅降低落戶門檻,隨后多次放寬政策,由此帶來上百萬新增落戶人口,西安也在2019年正式邁入千萬人口城市行列。
“不同于東部沿海省份,像安徽省這樣的省份產業和人口多集中在省會城市。”安徽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儲昭斌介紹,除了產業集聚和人口政策,區劃及區域內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對合肥10年來的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