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想創業,可貸款10萬到50萬。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以下的由政府代償,貸款10萬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償80%。”
2月17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支持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情況。會上,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中的這番表述,一石激起千層浪。
該政策是何時出臺的?代償是否意味著“不用還”?大學生創業的范疇怎么界定?在一片熱議中,許多疑慮待解。
記者查詢發現,這一政策表述的核心內容其實早在7年前便已見諸文件。在“原始出處”——《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中,還明確了一整套申請流程和核驗機制,對于代償和其他補助政策,都有細致的要求,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獲得申請。
政策由來已久,路徑不斷摸索
被當作“新政”熱議的“政府代償”之舉,實際上已在浙江踐行多時。
記者查閱浙江省政府官網發現,“創業擔保貸款”這一補貼政策最早見于2015年7月21日出臺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中。
根據上述意見,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在校大學生、城鄉勞動者創辦個體工商戶(含經認定的網絡創業,下同)的,可申請不超過30萬元的貸款;合伙經營或創辦企業的,可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在此基礎上,該意見首次提出,貸款10萬元以下、由創業擔保基金提供擔保的,免除個人擔保。由創業擔保基金提供擔保的貸款被認定為不良的,貸款10萬元以下的,由創業擔保基金全額代償;貸款超過10萬元的,由創業擔保基金代償80%。
上述指導性意見發布后,浙江下屬各地市也開始陸續發布配套實施細則。如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6年9月印發《市區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
根據該管理辦法,創業擔保貸款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向在校大學生、畢業5年(含)以內高校畢業生、市區戶籍的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包括殘疾人)、城鎮轉業復退軍人發放的由創業擔保基金或受托擔保機構提供擔保并免除反擔保要求的貸款(一類貸款);第二類是指以抵押、質押、保證等其他方式提供擔保的貸款(二類貸款)。
貸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按時足額歸還貸款的,對逾期3個月以上、貸款額度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的一類貸款,由擔保基金在1個月內全額代償(含貸款期利息,不含逾期利息和罰息,市級、區級擔保基金各分擔50%)。
規則不新,但理念常新。對于在如何“寬容創業失敗”和堵住“鉆政策空子”之間找到平衡,浙江省政府一直在摸索路徑。
2020年4月8日,浙江省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公告,提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力度。其中進一步明確,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償還創業擔保貸款的,借款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0日內恢復正常還款,并繼續享受原有相關政策。
“代償”并不是“兜底”
該政策另一個關注重點是,“政府代償”是否意味著“完全兜底”“不用還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一份2016年印發的《浙江省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文件中,對創業貸款的條件和用途、貸款額度、利率和期限、貸款擔保、貸款管理都做了詳細規定,其中多條條款涉及“代償”。
比如文件對“重點人群”作了解釋,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城鎮復退軍人、持證殘疾人,可申請一類、二類貸款。
此外,文件第十七條規定,發生風險的一類貸款經創業擔保基金代償后,經辦銀行仍應積極追償貸款;經追償后回收的貸款,由創業擔保基金和經辦銀行按代償比例分別受償;在規定期限內確實無法追償的,可按規定程序從擔保基金中核銷。
如果出現逾期貸款,也要承擔相應的征信風險。
文件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出現逾期的貸款,人力社保等部門要積極配合經辦銀行督促借款人及時歸還,并及時將借款人的不良信用在相關信息數據庫中予以記錄,作為借款人能否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依據。經辦銀行要及時將借款人的信貸業務信息報送至征信系統,作為借款人能否享受貸款貼息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的依據。
“吸引人才”久久為功
從效果來看,浙江早就“投入使用”的政策現已逐步“發揮作用”。
根據杭州市就業管理服務中心數據統計,去年杭州市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56億元,惠及企業2056家,帶動就業12781人。
每日互動的CEO方毅也是浙江鼓勵創業導向的受益人。據悉,他曾享受過杭州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創業成功后也作為評委參與過許多對大學生創業就業項目的評審。
方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學生創業資助評審都有嚴格的條件限制,評審專家也往往來自投資行業、相關產業,評審機制相對透明和完善。從我的角度來看,政策實施的效果非常好,許多大學生創業者獲得了切實幫助。”
從宏觀層面來看,2021年,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了《浙江省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浙江打造成具有影響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和創新策源地、人才強省建設的先行示范區,并提出了眾多具體目標和舉措,包括——
人才總量穩步增長。到2025年,引進全球頂尖人才200名左右,集聚領軍人才5000名以上,新增就業高校畢業生500萬名以上。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650萬人。
人才結構加快改善。到2025年,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185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5%以上,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比例達到8%左右。
人才效能更好發揮。到2025年,科技貢獻率達到70%以上,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7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5%,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6%以上,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
人才環境持續優化。到2025年,人力資本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0%以上,高水平生產性服務業基本滿足人才發展需求,人才創業創新進程全面加快,人才服務體系更加優化。
具體實施上,浙江各地一城一策,頻出真招,實實在在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譬如,寧波市近日出臺《寧波市金融支持人才創業創新實施意見實施細則》,落實各項金融支持人才創業創新舉措;舟山市出臺《關于加快打造新時代海洋特色人才港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拿出“真金白銀”助力實體經濟、引進青年人才;紹興市引進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500萬元房票補貼;溫州市也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新全職來溫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交通補貼、創業補貼、社保補貼、公積金補貼、租房補貼等10個補貼項目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