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黃小鵬
昨日,上海金融法院公布了鮮言操縱市場侵權責任糾紛一案,作為首例落實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以罰款優先賠付投資者損失的案件,備受關注。
如同偷盜、搶劫案告破后第一步應歸還受害人財物,然后才對犯罪分子進行其它懲罰一樣,《證券法》也確立了證券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但因各種原因過往司法實踐中一直沒有兌現這一原則。
證券違法犯罪通常金額巨大,一旦被罰金額也非常之大,而投資者損失和索賠金額也很大,此類案件還經常伴隨著違法犯罪主體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破產(如很多ST公司、樂視網等),在這種情況下,“罰先賠后”就成了股民贏了官司拿不到錢的重要原因。執行難,也與訴訟時間長一道成為投資者維權中的“兩大難”,不僅增加了維權成本,甚至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維權的意愿,侵蝕著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原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曾提出推進證券罰沒款賠先罰后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建議,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共鳴。昨日上海金融法院公布的審判結果,無疑是市場維權類案件司法上的一個突破,讓投資者有了更多期待。
作奸犯科者受到懲罰,受害者得到司法救濟,這是資本市場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注冊制順利推行的重要外部條件。在為鮮言案率先打破“賠先罰后”點贊之外,我們還希望它只是一個開端,希望“罰先賠后”今后成為維權類案件中的普遍慣例。今后不僅操縱市場類案件都要實行“賠先罰后”,而且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欺詐上市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均應落實證券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
為保證這一原則能得到更有效地落實,相關配套措施應進一步完善,如修改《預算法》《國家金庫條例》中相關條款,罰沒收入應暫緩進入國庫,或者建立入庫后可以回拔的制度,從根本上解決行政罰款“與股民爭利”問題,更好地落實民事賠償優先原則。
不久前,市場上出現了投資者對“造謠者”提起民事訴訟的事件,現在又出現了“賠先罰后”的司法突破,我們相信,隨著投資者保護水平的提高,“三公”原則將會得到更好的實現,投資者對市場法治的信心會越來越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