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9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在《認真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傾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文中就互聯網金融(即互金)業務相關監管經驗作披露。據介紹,該局在工作實踐中“精準治理互聯網金融問題癥結”,并“切實扛起屬地消費金融法人機構監管責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互聯網金融已進入規范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具備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特點,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化促使互聯網金融能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接入,滿足客戶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基于大數據的應用能更好地實現客戶畫像,降低個人征信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業務的普及化促使客戶融資變得更加容易,讓無抵押小額貸款更加普及,降低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風險,使得資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具有平臺化、普惠性、高效率和高風險的特征。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往往進行平臺操作,影響廣泛。鑒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和平臺特征,監管機構需要不斷加強監管力度,確?;ヂ摼W金融的合規性和安全性。
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9月15日聯合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以來,各地就如何在金融消保實踐中聚焦熱點焦點難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布案例分享。
例如,金融監管總局重慶監管局瞄準數據濫用、過度授信、誘導消費等突出問題,出臺了重慶版互聯網貸款合作業務監管細則,率先建立完善網絡小貸業務統計指標體系與報告制度,對頭部網絡平臺“貼身”監管、“窗口”指導,探索出“重慶路徑”。
“互聯網金融的雙重特征使其面臨雙重的風險挑戰,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的金融業務存在監管漏洞、信息泄露或逃避監管責任的風險;二是互聯網金融系統本身又面臨技術風險,即面臨計算機病毒攻擊或存在系統性崩潰的風險隱患。”劉向東分析稱,需要采取雙管齊下的手段加強互聯網金融的治理,防止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欺詐等不法行為。
田利輝認為,為了更加精準地治理互聯網金融問題,首先監管機構需要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點,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其次,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和規則,明確監管的范圍、標準和要求;同時,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和精準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此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處置機制,防止風險的擴散和蔓延,加強國際合作,應對互聯網金融全球性的風險和挑戰。
在扛起監管責任方面,田利輝建議,監管機構需要堅持依法監管,不斷提高自身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公正、公平、透明、有效的監管發展態勢。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市場的溝通,了解和理解投資者的心態和問題,為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政策和規則提供依據。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