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許多人響應號召“宅”在家里,為快速阻斷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在零售業,卻有一些人提前返回工作崗位,或堅守在工作崗位。他們為保障消費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直在一線奔波。曾經只需要上貨、擺架、收銀、巡查的超市員工們,原工作內容不減,如今又身兼數職:接線員、溝通客服、采購員、派送員……
穿梭不停的超市員工
下午兩點,記者去了趟家樓下的華潤萬家超市,和上周不同,超市里的人明顯少了。
超市門口,多了塊指示牌,上面標著華潤萬家APP的二維碼,給進出人員量體溫的工作人員提醒著每個人,可以APP下單,一小時內送貨,無需到店購物。進場后,記者發現,超市里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現象:人還是不少的,但顧客不多,穿梭不停的是身穿工作服的超市員工。蔬菜水果區柜臺邊,上貨分揀的工作人員很忙碌,更多超市員工則挎著購物籃,人手一張購物清單,來回在各柜臺走動。
“又是我家的豬肉?這次多少?”豬肉柜臺的工作人員樂呵呵地問。
“一斤排骨,半斤瘦肉。”另一位挎著購物籃的超市員工盯著手中密密麻麻的購物清單,頭也不抬地說。
柜臺后的小哥手起刀落,肉還未斬完,另一位超市人員走過來:“給我來兩斤五花肉。”依然是盯著手中的購物單,“顧客要求肥肉和瘦肉各一半,肥肉要榨油好的。”
兩位等候的員工比起了手中清單條,一人表示還要去水果區,另一人表示晚點還要去樓上的零食區,剁肉的小哥忙著手里的活,插話進來:“剛才××有個2000元的訂單,啥品種都有,估計全部找齊要個把小時。”顯然,三個人是同事。
剁完肉的小哥見記者挑完排骨,對后來的那位同事說:“先給顧客剁肉,一會再挑你的五花肉。”“好,單上還有好多品種,我先幫客戶去買其他的東西,肉稱好你放一邊,我一會過來拿。”捏著訂單的兩人,短暫的聊天后,匆忙分開,分道而忙。
隨后,無論在哪個區域挑選產品,記者遇到的顧客不多,反倒是身穿工作服的超市員工來來往往,穿梭不停。
據了解,近段時間,華潤萬家當班線上揀貨員每天經手單品有上千件,且每件單品都需與訂單逐一核對,訂單金額幾十到上千元不等,最高約2000余元。線上管理員每班次需要跟顧客進行約40個電話溝通,溝通內容主要包括退換貨、騎手送貨致電顧客未及時接聽以及顧客不在家導致無人收貨等情況。
半夜配送的快遞小哥
盡管加大人手,變身“超人”的超市員工們穿梭不停,然而,“一小時內送貨”的承諾對于超市來說卻很難實現。
第二天,記者上午11點在華潤萬家超市的APP里下單購買幾樣糧油果蔬菜。APP里,產品種類很豐富,但顯然沒有超市現場繁多,很多類別下的產品顯示“已售罄”。上午付款完畢,直到下午4點,才有超市電話回復已派送到小區門口。顯然,人手不夠,即便所有上崗的員工們忙碌不停,仍然趕不上超額訂單量的增長速度。據華潤萬家深圳區負責人表示,從深圳區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線上購物顧客暴增。與年前相比,華潤萬家APP及華潤萬家在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么線上平臺總銷售額與訂單量增加約3倍,每筆訂單的購物品種數平均增加4倍。數據顯示,每筆線上訂單約包含20個單品,單筆訂單購物金額最高約為2000元。雖然是第三方配送,但是揀貨、貨品的準備都是自己人來做,有的訂單打出來都有一個人高。“我們基本是無間隙工作,常常忙得吃飯、喝水都會忘記。需求量太大,人手不夠用,如果線上顯示門店休息中,說明我們線上訂單爆滿了,建議大家還是到門店自行購物,超市去都是經過反復消毒,確保安全的。”華潤萬家的工作人員說。
超市里,工作人員忙碌穿梭;線上配送,同樣人員不足。“想吃火鍋,在叮咚買菜上下了單,本應晚上7∶30送貨的,現在都快晚上10點了,還是顯示配送中,不會半夜打電話讓我去路邊收菜吧。”朋友在微信群糾結著等還是不等。“估計是人手不夠用,有菜但沒人送。”大家這么認為,都建議朋友別等,太晚了。
“悲劇了,剛洗完澡,送菜的電話來了。”晚上11點多鐘,朋友在群里發了張照片,厚厚的外套,裹緊的帽子,一只口罩遮擋著大半張臉,僅露出的兩只眼睛還隔著眼鏡片,照片下解釋道:“全副武裝,出門收菜。”稍后,朋友在群里自嘲:“回來重新洗澡,全身衣服換下扔進洗衣機里,現如今,買個菜跟偷菜似的,我們取菜不容易,人家送菜的也真辛苦,這大半夜的還在配送。”
事實上,半夜送菜的不僅是叮咚買菜。在盒馬鮮生下單的用戶也表示,春節期間至現在,生鮮類商品很多時候需要在每天凌晨開始下單“搶”配送員,一定程度上算作是提前預約。據了解,往常買菜平臺的配送時間多為30分鐘左右,不過受疫情影響,各買菜外賣平臺配送時間均延長至1-2小時不等。
盡管盒馬生鮮、沃爾瑪等許多超市開啟“共享員工”,安排有意愿的暫時歇業其他公司員工到自家超市上班,但人手不足仍是棘手的問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