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生產加快恢復的同時,生豬養殖企業擴大產能的步伐仍在穩步推進。近期,多家公司表態擴產能的計劃將如期完成。
9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份CPI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2.6%,漲幅比上個月大幅回落33.1個百分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豬價上漲態勢已臨近終點,隨著近期生豬出欄大幅提高,預計最早在今年四季度,就能看到豬價環比負增長的現象。
按計劃擴產
受益于生豬市場持續的產銷兩旺,生豬養殖企業擴產的步伐正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穩步推進。方正中信期貨發布的生豬周報顯示,上半年25家生豬養殖企業發布投資建廠信息,項目投資地點覆蓋全國大多數省份,涉及投資金額1659億元。
正邦科技9月8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通過自建豬場和租賃豬場方式,擴大自繁自養欄舍生產能力;通過增加種豬數量,擴大自產仔豬生產能力,預計年底種豬數量將增加至200萬頭左右。公司的生產經營在有序推進中,1-8月累計已出欄生豬470.84萬頭,有信心完成全年900萬頭至1100萬頭的出欄目標。牧原股份亦在互動平臺上表示,2020年公司計劃出欄生豬1750萬頭至2000萬頭,與年初制定的目標一致。
正邦科技在年報中曾披露,2019年公司經受住非洲豬瘟疫情的嚴峻考驗,實現生豬出欄量578.4萬頭,同比增長4.41%。正邦科技稱,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得到較大完善,并加大資源及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增加母豬資源,通過新建和租賃方式擴大豬場數量,并著力于引進和儲備養殖人才,為公司生豬產能的持續穩健擴張打好基礎。
此外,新希望在9月8日披露的投資者調研記錄中稱,公司2020年已經竣工的生豬產能在1800萬頭,在建的項目目前均未逾期,進度按照年初制定的節奏完成。新希望稱,2021年3月底前完工的項目可以保證1000萬頭生豬的產能,最終為2022年達到4000萬頭的出欄量提供保障。
中國畜牧獸醫年鑒統計顯示,2016年年出欄生豬5萬頭以上的養殖戶為311家,占總養殖戶數的0.0007%。據公開數據整理,2018年出欄量較大的8家養殖企業(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糧肉食、大北農、天康生物)生豬合計出欄4844.78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6.98%。2019年該8家養殖企業生豬合計出欄4499.93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8.27%,與2018年相比,集中度有所提升。
豬肉供需改善
國家統計局9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2.6%,環比上漲1.2%。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稱,豬肉供給有所改善,但需求持續增加,豬肉價格環比仍然微漲。
不過,從上市公司披露的8月經營數據看,已有公司銷售的商品豬均價環比出現下滑。其中,牧原股份8月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為34.47元/公斤,環比下降2.16%;溫氏股份8月份毛豬銷售均價為37.01元/公斤,環比下降1.10%;正邦科技8月份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為36.30元/公斤,環比下降0.87%。
據中國養豬網豬價系統數據監測,9月9日,我國生豬(外三元)均價為36.59元/公斤,價格較9月8日下跌0.10元/公斤,較上周下跌0.36元/公斤,較上個月下跌0.97元/公斤。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波動較大,5月16日最低跌到24元/公斤左右后開始逆勢反彈,一直到7月份豬價趨于平穩,目前已經持續2個月保持在36元/公斤以上。
卓創資訊稱,8月份豬價仍處于高位,養殖戶盈利仍頗豐,但仔豬和二元母豬價格有所降低。9月份生豬出欄計劃開始增加,北方明顯多于南方,高價豬肉掣肘終端消費,因此豬價呈現慢降走勢,預計全國均價跌幅在1.5元-2.0元/公斤。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9月2日公開表示,由于產量的減少,導致目前豬肉價格高企。目前,毛豬收購價格超過36元/公斤,正常價格應該在14元至15元/公斤。隨著技術進步,組織到位,以及大量資金投入,現在生豬生產正在恢復,相信到2021年中期以后,豬肉價格將逐步恢復到正常價,全國老百姓一定能夠享受到價格適當的質量好的豬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