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越○編輯孫放
冒充市場專家的助理非法薦股、拿“時尚服飾”打掩護組建炒股群、以假App作工具將受害人投資款席卷一空,在一些社交媒體平臺上,不法之徒以“半隱蔽”的新花招表演著薦股坑人、投資詐騙的老把戲。
對這類違法犯罪行為,監管者、平臺方均持“零容忍”和“持續嚴打”態度,而投資者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自我保護。在第三個“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到來之際,上海證券報記者以親身經歷、前人案例來揭開社交媒體上的這些“投資坑”。
掛羊頭賣狗肉
“時裝”公眾號發來薦股群邀請
在微信上被推送了一個時尚服飾的公眾號,點開后卻收到加入薦股群的“邀請”,這是記者近日經歷的一樁“奇遇”。
此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在監管要求下嚴打無證薦股等非法證券活動,將明面上的不法行為幾乎一掃而空,但仍有不法之徒靠著“掛羊頭賣狗肉”式的偽裝,暗中利用平臺“導流”。
近日,記者在瀏覽一個正常運營的財經類公眾號文章時,被推送了時尚服飾公眾號的廣告。記者詢問該財經公眾號的運營者,對方表示可能是平臺推送,自己“沒接過廣告”。而打開并關注這個自稱“潮流時裝品牌”的公眾號后,記者很快就收到了一份“熱點板塊股票精選策略分享”,里面是加入“內部群”每天盤中公布熱門股操作策略的二維碼邀請。
借“時尚”外衣非法薦股在一些視頻網站也時有出現。“有時候看短視頻,主播上一秒還在教穿著搭配,下一秒就教你炒股票,然后評論區會出現‘交流群’的鏈接。”90后投資者小高告訴記者,“我自己試著加過幾個群,里面大多是‘殺豬盤’式的騙局。”
微博平臺上,也存在為非法薦股“導流”的情況,模式類似“守株待兔”。
近日,記者在新浪微博關注了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十幾分鐘后,名為“任澤平推股票”的微博號就關注了記者,其簡介標簽是“關注我私信領牛股”。記者通過微博私信得到了一個QQ號,對方自稱“助理”并告訴記者,“任老師負責選股和講解股市策略,跟上實戰后會統一安排操盤手帶你進場,買進賣出都會通知。”
隨后,這名“助理”介紹了合作方式——布局短線牛股,未盈利不收指導費,盈利后收取純利潤的50%作為指導費。同時,還要記者將賬戶資金進行截圖,“我需要備份,然后安排你進內部實戰群。”該“助理”還稱,按照投入資金規模分檔,達到50萬元即可“享受機構VIP內幕消息牛股”。
這真是在和散戶“互利共贏”嗎?廣發證券一家營業部的投顧小姚表示:這類騙局多半不是為了賺取所謂的“指導費”,而很可能是通過“搶帽子”獲利;或者騙散戶進場為莊家接盤,再從莊家那兒收接盤傭金,所以他們會特別在意被騙散戶能投入多少資金。
對自己被人假冒之事,任澤平向記者表示:“不光是我,還有很多專業財經人士(被假冒)。這類假冒行為(對我們)都是一種困擾,并且是一種名譽的損害。”任澤平還就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監管從嚴,加大懲處力度;二是規范薦股行為,要求股票咨詢必須持牌上崗;三是凈化網絡生態環境,社交媒體平臺有責任和監管一起“打假”,保護投資者。
“高仿”騙局
開發坑錢假App最快只要3分鐘
“高級群早上進場XX股成功漲停,賺1萬6”“上周分享的XX股又大漲了,恭喜買入賺錢的小伙伴,接下來高級群會布局更多牛股”這些令人心潮起伏的留言來自一個300多人的“A股漲停群”,是群里的“專家”在貼單“分享戰績”。一旦進群,就有可能被“導流”至一些坑錢的假App中去。
要找到這類微信群并不難,在各類社交平臺上,有一些“大師”表面上并不觸及薦股“紅線”,而是通過發布每日收市復盤、市場趨勢分析的文章吸引粉絲,暗中編織起一場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記者通過一篇“大師”文章的“文末彩蛋”添加了“診股專家”微信,隨后就被拉入前述“A股漲停群”。但這還不是“高級實戰群”,據“專家”說,加入實戰群后,每天都會分享個股機會、操作策略,還有直播課程。而且,入群并不收費,其加入條件是注冊一個股票賬號。
“這是我們跟券商合作的機構端口,你識別二維碼注冊下載App吧,然后把資金打進去,用這個賬戶操作就可以,我們只收千分之二的手續費。”對方鼓動記者說。
記者也查詢到一個高度相似的案例:近期,廣州天河警方破獲一起詐騙案,不法分子設立虛假股票投資平臺。表面上看,App的行情揭示與真實的證券市場一模一樣,但實際上,投資者的資金并沒進入股市,而是直接轉進了詐騙團伙掌握的賬戶,App上的賬戶盈虧全是虛擬的數字。
“在假App的黑產鏈上,開發1個App最快只要3分鐘。”公安人員表示。目前一些移動互聯網軟件的開發門檻和成本非常低,這類繞開應用商店“曲線推廣”下載的虛假App已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作案工具”,投資者切勿下載。
和假App類似,還有一種“隱蔽性高、仿真度高”的騙局也可能讓投資者血本無歸。在短視頻平臺、運動軟件,甚至是K歌軟件上,凡是能夠留言或發私信的具有社交功能的平臺,都可能隱藏著以談戀愛為幌子的投資騙局。
投資者小曾平時喜歡在短視頻軟件上打發空閑時間,正好刷到一個相親的帖子,單身的她就留了言,沒多久對方就加了她。“剛開始聊了幾天,后來我加了他的微信,人設就是‘高富帥’。但對方一說要教我投資,掙點零花錢,我就果斷把他刪了。”
但還是有人不幸被騙,網上曾有受害者曬出自己落入網絡相親騙局的遭遇,炒假比特幣損失了數十萬。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相似案例顯示,這類“假網戀”背后都是團伙作案,公司化運作且組織嚴密,統一包裝出成功精英的人設,在各類平臺“撒網”。詐騙團伙還不斷升級“話術本”,從第一次如何打招呼,到噓寒問暖、“查戶口”式聊天,根據受害者的經濟承受力實施詐騙。“他對你說的那些獨一無二的情話,其實都是他們‘教科書’上的,很可能已經說了千百次。”有受害者揭露道。
道高一丈
對非法證券活動“零容忍”
對社交媒體平臺上或明或暗的“投資陷阱”、非法證券活動,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零容忍”。
4月,北京證監局發布轄區不具備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資質機構名單(第七批),對“天津股俠”等7個微博號、“理想論壇”等網站以及一些配資平臺點名曝光,提示其“存在極高風險”,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
目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對非法薦股嚴格禁止。新浪微博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已密切關注前述冒充知名專家助理的情況及相關風險。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微博平臺持續嚴打涉嫌導流至外部平臺進行非法薦股、實施詐騙等行為。對相關用戶視違規情節采取刪除內容、禁言或注銷賬號處理。特別是對冒充他人的賬號,通過微博博文、私信等導流至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站外平臺的違規營銷信息,平臺會不定期進行集中排查和處理。“也歡迎網友積極舉報違規行為,共同凈化微博社區秩序。”
“非法薦股不是新問題,只是隨著網絡的普及又變出很多新花樣。但互聯網再大也大不過法網,新證券法早已將此類行為的法律責任厘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對非法薦股要多部門聯動、協同整治,需要監管部門、網信部門、公安部門,以及社交平臺運營機構通力合作。
同時,要推進數字化監管,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手段。一方面不影響社交媒體平臺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精準監管、精準處罰。“證券違法行為藏到哪兒、躲到哪兒,監管之手就要伸到哪兒、抓到哪兒。”劉俊海說。
也有律師為投資者自我保護、維權取證支招。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總結道,“非法薦股”大致可分三種情形,投資者應擦亮眼睛:一是,行為人雖具有相關資質,但在執業過程中存在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的行為,對投資者產生誤導;二是,不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基于公告信息及客觀事實,公開有償發表自己的投資見解;三是,不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在發表投資見解的過程中存在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的行為。
王智斌還提醒道,在網絡平臺受騙的投資者,其維權相對較難。主要難在確定網絡主體的身份,以及司法判決后的賠償執行。
“如果非法薦股的主體是可查的,證據是可保全可舉證的,那就存在通過訴訟、投訴舉報等挽回損失的可能。”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許峰特別提醒,投資者在面對薦股信息時,要養成隨時截圖隨時錄音的習慣,一旦發現欺詐,即可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