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李如是 劉釗
隨著新春佳節的日益臨近,不少民眾選擇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近期,《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云南西雙版納、大理,海南三亞以及北京等多地發現,不少景區游人如織,出現了久違的喧鬧景象。
旅游業迎來久違的“春天”
雖然距離春節假期還有幾天,但大理古城街頭早已人潮涌動,周圍商鋪喜迎四方來客,特色民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零售業重現疫情前旅游盛況。
《證券日報》記者在大理古城街頭巷尾,隨機采訪了多位人士。民宿老板張女士告訴記者:“從去年12月末至今,大理景區涌現大量游客。近期,網紅店及排名靠前的民宿經常滿客。即使在疫情之前,我們都沒有在氣候較寒冷的時候接待那么多游客。今年久違的游客爆滿的情況,讓本地商戶重新燃起了經營的信心。”
出租車司機表示:“春節之前來大理的游客已經很多了,按照現在的狀況推斷,春節時期來大理的客流量還將繼續增加,那個時候出租車或許‘一車難求’。”
來自廣東廣州的游客小余告訴記者,“來大理就是因為喜歡,沒有考慮太多直接打包行李就來了,這里的慢生活以及適宜的氣候都非常吸引我。”
大理古城夜景李如是/攝
同樣熱鬧的場面也出現在云南西雙版納、海南三亞等地。記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告莊西雙景注意到,夜生活最是熱鬧,其有名的星光夜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景洪市曼聽公園有限責任公司綜合辦副主任韓曉宇表示:“近期游客量持續上升,上周曼聽御花園景區接待游客突破1萬人次,夜間的‘瀾滄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會天天滿場,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西雙版納州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2022年12月下旬開始,客流量就在逐步增長,截止到目前,告莊西雙景的酒店客流已有將近300%-400%的大幅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多為省外游客,60%至70%為北方人,也有部分四川及云南省內游客,大部分以家庭為單位出行,平均停留時間為三天左右。
據華泰證券研報,《2023年春節前后線下消費意愿》調查結果顯示,有70%至7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在1月至2月聚餐或出行。伴隨人口流動釋放,春節線下出行消費有望延續元旦趨勢,繼續向上復蘇。
旅游優惠“大餐”提振消費需求
根據近日某旅游平臺發布的《2023春節旅游消費趨勢預測》顯示,2023年春運已正式拉開帷幕,用戶出游意愿和出游信心持續恢復。海南、云南、吉林、廣西、廣東、陜西、福建、四川、湖南、江蘇入選“跨省游熱門目的地TOP10”榜單。
當前,如何把握春節假期民眾集中出游的消費需求,有效釋放消費活力,從而推動旅游業實現復蘇成為當下地方政府的施政焦點。日前,浙江、河南、西藏、山西等多地政府推出“政策蛋糕”,通過減免景區門票、減免市內交通費用或發放旅游消費券的形式,提振消費需求,吸引民眾到訪。
自2023年元旦起,浙江杭州對全市41個景區和9個佛道宗教場所推出免費游政策,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52家A級景區限量免門票,西藏布達拉宮也開放免費參觀時段,廣西、山西、福建、貴州、甘肅、湖南等多地景區推出免費或優惠活動,為當地景區“引流”。“零元游”等相關政策推出后,各地客流量增長速度或再按“加速鍵”。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第一個小長假,部分地區第一波新冠疫情基本過峰,旅游需求有望在春節迎來集中釋放,各地通過推出游客優惠政策,有利于激發游客消費潛力,有效帶動本地區旅游行業的較快恢復。”
近期各地也多次針對旅游工作做出詳細部署和安排。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2023年,寧夏將實施“文旅創新升級”工程,推動“提點連線結網”,重點打造賀蘭公園、大漠星空、固原梯田等升級版的“寧夏二十一景”,加快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讓寧夏的美食美酒美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提出,力爭全省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增幅達到30%以上,市場恢復接近2019年水平。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海南將重點提振消費需求,力爭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分別增長20%和25%,離島免稅購物銷售額突破800億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的產業結構中消費占比已經過半而且還在持續提升,在出口壓力重重、投資促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步下降的情況下,以文旅消費來促進內需與大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就成為各地政府逆周期調節和保持地方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社會經濟恢復,乃至保就業的重要抓手。
當然,無論是景點優惠政策還是發放優惠券都是短期的利好政策,決不能只是簡單的一發了之。
陳靂進一步表示,除優惠政策外,還可以從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度入手,發展旅游新業態新模式、強化市場監管等,從而提升游客滿意度,吸引更多流量,推動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 喬川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