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在為這個城市貢獻力量,盡管非常微小。”一個個暖心故事的背后,是外賣配送人員的真實人生。
與17年前的SARS相比,堅守在戰“疫”一線的除了醫務工作者、警務工作者和基層公務人員外,多了一群人——外賣配送員。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這樣一個群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風雨無阻。他們滿足了千千萬萬人的等待,在最危險的日子里,安慰每一顆等待的心。
《證券日報》將幾位外賣配送員的日常故事用文字記錄下來,希望讓這些美好的瞬間能夠永存。
餓了么騎手張佳:
城管兼職做騎手 只接送藥的急單
“其實沒什么想法,我的城市生病了,我想幫幫它,做一點能做的事情,幫助一些能幫助的人,做一點算一點。”張佳表示,現在一天能在餓了么平臺上接到10多單跑腿訂單,“一般只接急單,就是送藥,或者家里有孤寡老人需要幫助的那種”。
大年初五那天,張佳在平臺上看到一個單,是同城的女兒下單要給獨居的媽媽送藥,老太太剛做完手術,那個單一直沒人接,盡管張佳心里也害怕,但是一想到一個老太太自己在家,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就把藥給她送去了,老太太看著精神頭還不錯,也覺得放心了些。
美團武漢小哥馬智勇:
每天給醫院送700份盒飯 最想好好吃一頓
馬智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春節期間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還主動報名參與了美團外賣組織的武漢醫護人員緊急專供餐行動,每天幫助商家為醫護人員備餐。
因為疫情嚴重,醫院的很多醫生不能及時吃上熱飯,美團外賣就決定給一些醫院免費送餐。“大概是正月初一,我看到公司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就報了名。我們一起報名的有11個人。也沒有多想,就是覺得幫點小忙。”馬智勇負責配送,每天騎電動車到漢口火車站附近的真功夫,幫員工把七八百份盒飯搬上車。
馬智勇所在的站點是漢口火車站的配送點。圍繞著火車站方圓3公里的小區、寫字樓和兩家醫院,都屬于他的送餐范圍,包括華南海鮮市場。
疫情爆發以前,他每天要送40至50單,但現在,他的配送范圍里,只有一家藥店還在營業,所以留守的騎手輪流跑,每天2個人配送這一家店,多數訂單都是口罩、感冒藥、溫度計、眼藥水。
“關于是否會被傳染,接單倒是沒什么猶豫的,擔心也要開工啊,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長武漢人,這種時候該干的事兒要干。”馬智勇對記者表示,疫情結束,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吃一頓”。
餓了么騎手楊秀文:
替人采買送貨 替人敲門找人
武漢人,今年48歲,之前是一名網約車司機,用自己的車子跑活兒,但是不賺錢,現在做外賣小哥3個月。
據他介紹,目前很多門店都關門了,所以基本不怎么送外賣,都是當騎手,幫用戶去超市和藥店采買。很多時候一個訂單得去好幾個地方才能買齊。有一次他幫一個用戶買菜,因為超市沒有小票,用戶就跟他視頻,連線看價格、選菜,他也耐心陪用戶挑選,在他看來,這是工作的一部分。
“你問我哪里有啥哪里沒啥我不知道,但我對每個店里沒有(斷貨)的東西印象特別深刻,比如最近每家藥店84消毒液、酒精和口罩就很容易沒有(斷貨)。”
在代買的過程中,他也遇到過用戶退貨的情況。
有一次,一個用戶說買兩種菜,每種5斤,但是買了之后,用戶覺得菜品單價漲了,總價高有點接受不了,所以就會拒絕接受。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去跟超市商量退貨,所以后來他也找了幾家固定的小超市,跟老板提前打好招呼,以便于退貨,但是有些東西在這些小超市買不到的話,就得去別的超市買,如果實在買不到,就只能跟用戶溝通說抱歉。
除了買菜,他還幫用戶敲門探望朋友。
1月24日一個訂單顯示:“我朋友一個人在武漢,昨天八點說身體不太舒服要睡覺了,今天一天都沒聯系上,我怕他一個人在家里出事了,他平時睡覺也很死,不用來取件,直接去收件的地方幫我敲下門,我真的很擔心他,拜托了?。。?rdquo;
“這個訂單我印象最深了。”楊秀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那天是封城第二天,很多人都心急地從武漢趕回老家,所以看到這個訂單需求也覺得算正常吧,就接單了。
當時是個20幾歲的姑娘給他打電話,說自己回老家了,朋友還在租的房子里,一直不接電話很著急,讓他去敲個門確認一下就好。他就很輕松的去了。到了門口敲了十多分鐘,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沒人應答。因為敲門聲音很大,當時把隔壁的鄰居都敲出來了,門內還是沒有人出來。
“我就有點嚇到了,有點緊張,雖然不是我認識的人。然后我給小姑娘打電話說屋內沒反應,她也著急,帶著哭聲一直問怎么辦、怎么辦。”
“因為是租客,所以物業沒有這個人的直接聯系方式,所以我就下樓找到保安,剛跟保安說完這個情況,小姑娘就電話打過來,說他回微信了,小哥你放心。我這心里的石頭才算落地,就安心回去了。”
美團合肥騎手徐發祥:
特殊時期大家好像更包容了
徐發祥在高中畢業后,選擇到蘇州工廠打工,2018年回到安徽,成為一名美團騎手。他所在的站點,配送范圍區域是當地的工業園區,平時的外賣都是送工廠比較多。疫情發生后,很多餐飲店都關門了,開業的就是像“華萊士”這樣的連鎖店?,F在大概每天十幾單,只有幾單是送到工廠,大部分是送到居民樓。
小區不讓進了,餐都是統一放在保安室,大家表示理解。很多人不敢下樓,不敢去超市,不敢去菜場,會選擇點外賣的方式。
“我自己也會擔心被傳染,但沒辦法,這就是自己的工作職責。特殊時期,很多人出不來,只能靠我們配送生活必需品。接到醫院的單,內心會有一點點猶豫,但也就是那一下就好了,現在都是無接觸配送,商量一個地方把東西放好就可以,然后用戶自己出來取。避免感染的危險”。
作為95后,看到所有人都在同心協力抗擊疫情,徐發祥認為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保護好自己。每天早上按照站點要求,戴口罩、測體溫,給餐箱消毒,在確保自己安全后,才能夠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務,幫足不出戶的人提供生活物資,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特殊時期大家好像都更包容了,有的顧客會囑咐注意安全、多小心,電話里和備注里都會說,看到了還是蠻感動的,覺得大家都很善良。”徐發祥告訴記者,他的女朋友在老家,本來想過年后接過來的。遇到疫情,決定等疫情結束之后,再把女朋友接過來,兩個人一起上班。2020的目標,是想給自己買一輛小汽車。疫情結束后,他沒什么最想做的事情,只是希望能跟之前一樣跑單,經濟越好,賺更多的錢。
美團武漢小哥李豐杰:
50公里走了9小時 只為回到武漢
1月25日,大年初一,由于武漢封城,公共交通全部停運,李豐杰步行從孝感走到了武漢東西湖區走馬嶺附近。這段路程有50公里,平時坐長途車也要近1個小時,這天,李豐杰從早上7點走到了下午4點,走了整整9個小時。到了東西湖,終于搭上了返回武昌的順風車,順利返崗。他只是為了回到武漢和騎手們一起堅持在一線。
餓了么騎手宛敏:
武鋼職工停薪留職 與妻子互相鼓勵
武漢人,今年50歲,做外賣小哥剛半年。之前是武鋼的職工,前幾年停薪留職了。“后來大環境不好,不讓回去上班嘍,兒子上大學了,老婆在部隊醫院做護士,自個兒在家里悶得慌沒事干,就出來跑跑”。
2月3日傍晚他接到一單幫買高血壓藥的訂單,但是武漢的藥店和超市都是5點就關門了。這時,他看到附近藥店正在準備關門,他趕緊跑過去,說有個病人要買藥,很著急。
最終,宛敏給用戶買了最后的10盒藥送過去,結果正巧又看到一個單子,說老人頭痛發作了,到處都買不到藥,看能不能找到高血壓的藥。
他一看正好是同一個藥,就想到說給上一個用戶打電話,說有個顧客老人高血壓犯了頭疼的不得了,藥店關門了沒地兒買藥,能不能勻四盒給他們。沒想到對方很爽快就答應了。
宛敏表示,那個時候小區已經不能隨意進入,兩家都是年輕人下來拿的藥。送到第二家差不多8點,天黑乎乎的看不清用戶的臉,年輕人一直對我說感謝感謝。我說應該的,老人生病幫一把很正常的。
宛敏的老婆也是湖北人,好多親戚都在武漢。以前過年,他們整個家族從除夕到初十五就一直走親戚,你家吃了我家吃。今年除夕他們就都在自己家安心吃飯,初一沒事也出來跑單。
那天,他老婆連著上了6天班,剛好調休,但是她有個同事確診了,所以她沒敢回家,就在醫院對面的賓館休息,宛敏就給她送衣服和生活用品過去。
“我老婆很擔心我,讓我不要出去跑了。我給她送東西過去,也讓她注意身體,我倆就互相鼓勵。”
外賣是一種生活方式,外賣配送是一種職業。今天的北京大雪紛飛,武漢小雨細下,在一片白茫茫和霧朦朧中,外賣配送人員的每一單,送去的不僅是物資和責任,更是希望。我們需要尊重每一種職業,尤其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期。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