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一周,又有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辭職,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都說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尤其是業績好的明星基金經理,很多投資者就是沖著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去的,中國有6億多基金持有人,這是一項大眾理財“運動”。明星基金經理的動向,關乎持有人的利益,不可不關注之。
明星基金經理
為什么辭職?
明星基金經理是基金經理這個特殊群體的金字塔,他們大多有極高的學歷背景,近乎完美的職業曲線,為持有人帶來持續穩健的收益,和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理財收益緊密相關。能夠做到明星基金經理,至少是智商和勤奮度超高的人,而且一定是很大程度上克服自我人性固有的弱點,他們也是“打工皇帝”,有著動輒百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年收入,但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明星基金經理“前赴后繼”辭職呢?
首先,房地產作為中國居民重要的理財渠道這一角色弱化之后,基金成為老百姓最主要的理財渠道,如今,中國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5萬億,基金產品近萬只,A股市場越來越機構化,在資產證券化不斷提升的當今社會,基金這個群體還會不斷擴容,各種基金產品的創新方興未艾,這就提供了誕生明星基金經理的土壤,一個不斷擴容的職場,流動性一定會越來越強。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量中小基金公司為明星基金經理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舞臺,比如除了提供不菲的薪酬外,還有股權激勵、合伙人制度等,這就會帶來明星基金經理離開原來的舞臺,前往更能發揮才能的公募基金公司。
其次,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不斷增加,明星基金經理成為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創始人或重要合伙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A股市場目前的波動性還是比較大,存在所謂“冠軍魔咒”之說,也就是前一年業績遙遙領先的基金經理,很可能下一年業績就落后,一旦達不成公司或者股東要求,明星基金經理也會“被動”辭職。
第四,基金公司的股東經常變動,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也很有可能和新股東方在投資理念、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齟齬,這也會導致部分明星經理辭職。
最后,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的擴容,為私募基金的大發展提供了黃金機遇期,明星基金經理們“奔私”,成為很多人的職業發展首選,畢竟收入再怎么高,也抵不過內心當老板的沖動,何況私募基金如果業績做得好,收益更是翻幾個斤斗,私募基金的廣闊發展前景,成為明星基金經理們接連辭職的最大動力之一。
如何看待明星基金
經理“掛冠而去”
毫無疑問,任何一個行業的人力資源市場,保持一定的流動性都是必要的,明星基金經理們基于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辭職,不是什么特別離經叛道的事情,任何一家基金公司,在人才隊伍上都有必要保留有進有出、激發內部的競爭機制。所以,在明星基金經理辭職這件事情上,市場不妨保持平常心,理性對待。
但另一方面,基金經理這個職業確實有自己的特殊性,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他們和廣大持有人的利益緊緊相連。毋庸諱言,很多基金公司依賴明星經理的業績光環和人設,在市場高點拼命新發基金或持續營銷,借此擴大資產管理規模,實現基金公司管理費收益最大化,基金營銷市場存在“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奇葩現象,基金好發的時候往往是市場高位,這是由人性中固有的追漲殺跌決定的,當基金投資者沖著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購買基金后,在隨后的市場調整中,大量持有人陷入虧損,造成“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的反?,F象,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星基金經理們的光環帶來了基金的認購或申購,但并沒有達到基民賺錢的預期和訴求。
基金持有人因為“信任”而購買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但這種“信任”隨著明星基金經理的辭職而打了折扣,而金融文化的最核心,就是信任文化。盡管,明星基金經理辭職,單純從這一行為來說,不存在任何法律或者合規風險。
此外,一個明星基金經理的成長,離不開所就職的基金公司這個平臺悉心培養,比如一流的投研資源,寬松的工作氛圍,領導的提攜,但當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能力不斷提升,可以為培養他的基金公司和信任他的持有人帶來更多回報時,明星基金經理辭職了,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前進或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民,都是不愿意看到的,而且,越來越多的明星基金經理辭職,就會造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職業發展路徑:在公募基金干好了就干私募去!
也就是說,明星基金經理們的“練手”期,大多是大量基金持有人的錢,是老百姓的錢,但他們成熟了,能力強大了,就去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為高凈值客戶理財,這顯然也不是廣大基金持有人愿意看到的。
有鑒于此,對于一路依靠公募基金公司成長起來的明星基金經理辭職,不妨借鑒發達國家的足球運動,明星球員可以“轉會”,但要繳納一筆不菲的“轉會費”,以此對明星基金經理形成一定的約束,同時,基金公司的發展,也要擺脫明星基金經理依賴癥,通過制度建設或更完善的投研體系,打造多元化的人才梯隊。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