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步入加速發展期,主動投資變得更受歡迎。尤其是在A股市場結構化行情下,各行業主題型基金大放異彩,管理規模急劇高漲,基金管理人也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基金經理。
不過,近年來,從白酒到醫藥,再到新能源,相關主題基金出現凈值巨震,將押注相關主題行業的主動權益基金推上“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一些屬于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產品卻脫穎而出,霸屏各類業績排行榜,只是“叫好不叫座”,給持有人帶來的興趣仍遠遜于主動型基金。
行業指數基金霸屏
為何仍叫好不叫座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某只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押注于半導體賽道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其凈值表現卻不如同期的指數型基金。
無論是3個月還是3年,該主動管理型基金均跑輸同類型的指數型基金,兩者的收益率差距在3年時間內拉開了12%。即便如此,該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規模仍常年站在300億元附近,而規模最大的一只同主題指數型基金,雖凈值表現更勝一籌,但規模卻依然在100億元附近徘徊,可謂“叫好不叫座”。
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消費主題的兩只基金上。依靠消費板塊優秀的業績表現,重倉消費股的某只主動型基金產品一度成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偏股型基金,而業績跑贏該基金的某只指數型基金,其規模雖也有所增長,但熱度顯然不及該主動型基金。
由此可見,上述行業主動型基金之所以跑輸同期的主題指數型基金,基金經理并沒有展現出主動管理上的優勢。現實中,主動型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往往頻頻曝光,名聲大噪,管理規模不斷提升,晉身“頂流”,而主題指數型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卻經常被人忽視。
從今年情況來看,行業主動型基金跑輸主題指數型基金的現象更為明顯。具體來看,權益基金方面,年內凈值漲幅前10的基金產品中有6只為指數型基金,占比越過半壁江山。
押注于單一行業
績優一時易長久難
“公募基金行業流動性較大,真正優秀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非常少。”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指數基金能夠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而主動權益基金的表現參差不齊,能夠長期獲得超額收益已非常難得。而押注于單一行業的基金經理,“生命周期”更短,隨著行業衰落,大多數也就“泯然眾人矣”。
近年經濟社會發展較快,一些成長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產業。反映在A股市場上,就是行業主題在輪動,市場風格一直在切換;表現在基金產品上,則是行業指數型基金短期內經常跑贏押注于單一行業的主動管理型基金。
主動管理型基金通常由基金經理主動參與,基金經理可以進行擇時和選股,而指數型基金屬于被動投資,涉及較少的買賣,一直處于高倉位運作。
不過,A股市場波動較大,影響因素較多,對于基金經理而言,擇時并不簡單,不僅需要成熟的投資體系,還需要強大的心態,大部分基金經理擇時貢獻的也都是負收益,因此國內基金經理大多數選擇高倉位運作。而在選股上,A股的結構化行情決定了很難有行業一直具有賺錢效應,因此在選股上很容易出現基金經理扎堆某一行業、持股集中度高的現象。
高倉位運作疊加持股集中度高,導致大多數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的走勢與指數型基金走勢趨同,甚至表現不如指數型基金。市場上存在的長期業績表現優異的基金產品,不少是基金經理基于行業輪動獲得的豐厚回報,那些押注于單一賽道的基金經理,其良好業績很難長時間持續。
因此,在單一主題的投資上,主動型基金產品業績并不如指數型基金,其實不難理解。
指數基金VS主動基金
孰優孰劣未有定論
2005年,巴菲特提出50萬美元“打賭”——10年內標普500指數基金的業績能戰勝任意5只對沖基金(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業績。10年后,唯一應戰的基金經理完敗。2017年該基金經理的平均收益率為2.96%,而巴菲特押注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率是8.5%,巴菲特大獲全勝。在這場賭局中,主動投資完敗于被動投資。
不過,關于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究竟孰優孰劣,并未因這一場賭局的結果獲得定論,激烈辯論一直都在。
對此,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在美國這種成熟市場,大多數主動基金是跑不贏指數的,因為市場已經很成熟,可以通過持有指數基金來獲利,但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投資風格,不能一概而論孰優孰劣。
從國內來看,若拉長周期,表現突出的指數型基金并不多,近十年累計回報居前的權益基金中,表現最好的泰達宏利滬深300指數增強也是排在200名之外。
數量上,國內指數型基金總數量遠遠不如主動型基金,僅占權益類基金總數量的四分之一,這就決定了很難將主動型產品和指數型產品進行直接比較。
目前,國內指數型基金仍處于發展期。除了數量,在覆蓋主題、產品類型和創新程度上,國內指數型基金的發展仍遠遠不如成熟市場,國內指數型基金覆蓋主題不多、產品類型單一和創新周期較慢依然備受關注。
總體上看,國內經常出現新類型指數基金在指數高位時扎堆發行的現象。比如,在2019年新能源行情啟動之前成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型基金僅有4只,有半數的新能源指數型基金則成立于新能源行情巔峰期的2021年。這也是押注新能源賽道的主動管理型基金能霸屏業績排行榜,而新能源指數型基金缺席的主要原因。
對于持有人而言,主動型基金能夠根據市場判斷很快切入到正處于爆發期的新領域,這種靈活性決定了它在新領域的嘗試上存在容錯空間,長時間累計下來,也會有很高的超額收益??梢?,在指數型基金產品仍未覆蓋的新領域,一些主動管理型基金可以起到類似于指數型基金的作用,為投資者提供豐厚的回報。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