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QDII背后的股東差異,或導致了QDII出海后的業績分化。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部分合資系公募QDII披露其產品不僅設置基金經理崗位,同時還聘用了境外投顧人員提供投資建議。截至目前,自成立以來,主動型QDII業績十五強幾乎被合資基金公司包攬。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許多境外投顧人員擁有本地市場的豐富投資經驗,從業時間遠遠高于公募QDII基金經理,普遍擁有20年以上的實操經驗。
QDII業績比拼
合資基金更勝一籌
在QDII基金的業績比拼上,似乎合資基金公司更勝一籌。
Wind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QDII基金業績十五強幾乎清一色被合資基金公司包攬。相對于在內地A股市場頻頻出現的翻倍基甚至三倍基,出海投資的QDII產品凈值翻倍并不容易。截至目前,僅有屈指可數的產品實現凈值翻倍,產品出海三五年獲得30%以上的凈值收益,即可在QDII產品業績中處于中上游。
記者注意到,扣除半路轉型為QDII基金的產品外,全市場主動投資型QDII產品中凈值翻倍的僅有交銀施羅德、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工銀瑞信、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的少數幾只產品,具體產品包括交銀環球精選QDII、富國中國中小盤QDII、景順長城大中華QDII、工銀全球股票QDII、國富大中華精選QDII等。
上述產品全部為合資基金公司旗下QDII產品,例如富國基金的并列第一大外資股東為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持股比例為27.775%;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的外資股東為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集團,持股比例高達49%。
合資基金公司雖然在渠道資源上劣勢較多,但在投資上往往建立了高度合規的風控體系。
“我們的外資股東方派遣的人員,幾乎每年都會有若干次到我們公司,與每一位基金經理進行面談,會涉及到你為什么買這只股票,為什么持有時間很短就賣掉了。”景順長城基金一位明星基金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基金經理沒有形成合規思維、完整的投資哲學和體系,在外資股東方的面談中可能無法交代。
舍得投入
增設境外投顧崗
不僅是高度合規與完善的投資體系,合資基金旗下的QDII基金業績較好的因素,可能還包括在投研人員支持上舍得花錢。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部分業績優秀的QDII基金產品披露的信息顯示,除了聘用國內基金經理操盤基金產品外,還同時聘用了境外投資顧問。交銀環球精選QDII基金披露的2022年四季報顯示,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為陳俊華、周中、陳舒薇三人,同時該基金還聘用了施羅德集團全球氣候變化股票基金經理SimonWebber為境外投顧人員,該投顧人員擁有23年投資經驗,為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基金在海外市場提供投資建議。
業績優秀的景順長城大中華QDII基金也披露,該產品除了基金經理周寒穎外,也聘用境外投顧人員蕭光一給該產品提供建議。根據公告顯示,蕭光一擁有長達30年的投資經驗,1992年開始涉獵投資并在2002年加盟景順集團,其主要研究覆蓋的領域是中國臺灣科技股。根據景順長城大中華QDII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末,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即為臺積電,在區域資產配置中,中國臺灣的股票倉位占比接近7%。
工銀全球股票QDII基金的亮麗業績,除了基金經理孔令兵、單文自身的選股能力外,可能也得益于該產品聘用境外投顧。該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報告期內聘用兩位境外投顧人員為該產品的海外投資提供建議,境外投顧人員包括擁有27年經驗的張博,以及擁有37年投資經驗的JohnA.Boselli,其中后者曾被評為全球最頂尖的股票分析師。
境外投顧
能降低QDII出海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是否聘用境外投顧人員并不能完全決定QDII產品的業績走向,但對于出海投資的QDII產品而言,在實際操作中是否熟悉境外市場和上市公司,基金經理與境外投顧人員在主觀判斷上可能有較大的不同。
此外,內地公募行業的特點是,風評較好的基金經理往往只有兩種職業選擇,即奔私后自立門戶,以及在公募內部的“績而優則仕”。這意味著公募行業內部擁有長達20年以上的優秀基金經理是十分罕見的,大多數留在公募內部的情況是,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逐步升為基金公司的高管,卸掉在管的基金產品,核心工作也不再是投資和行業研究。
與之相比,擔任國內QDII產品的投顧人員主要為境外資深基金經理,根據已披露的QDII產品聘用投顧人員的數據顯示,大多數QDII產品的境外投顧人員都擁有20年以上的投資經驗,甚至有的高達37年,且目前身份仍為在境外市場投資的基金經理。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QDII產品聘用境外基金經理為投顧人員,不僅為相關QDII產品出海投資時提供投資建議,同時這些投顧人員的從業時間遠遠長于國內基金經理,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國內QDII基金經理從業時間短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