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1+N”央企指數產品化進程更進一步?!蹲C券日報》記者近日了解到,首批3只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已于近日獲證監會批復,基金管理人分別為博時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嘉實基金。記者獲悉,目前3只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已進入發行募集準備階段,預計首發時間在7月上旬。
綠色能源屬性突出
正式獲批的首批3只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的產品名稱分別是:博時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嘉實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工銀瑞信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
記者了解到,本次獲批的3只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基金,緊密追蹤的是“N”系列央企主題指數中的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從指數的編制方法來看,該指數主要選取國務院國資委下屬業務涉及綠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輸配等現代能源產業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央企現代能源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該指數主要聚焦綠色能源、化石能源和能源輸配等板塊,兼顧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雙重目標,凸顯了中央企業在能源領域的主導地位和系統性投資價值。”某公募指數基金經理對記者稱。
從指數成分股的細分行業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份,該指數覆蓋行業中綠色能源產業占比達47.93%,化石能源占比達27.62%,能源輸配產業占比達24.44%,綠色能源屬性突出,行業純度較高。從成分股的市值情況來看,超過1000億元大市值的個股權重占比為50%,其中超過5000億元市值的超大市值個股有3只,權重占比為8.97%。
就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的投資價值而言,嘉實基金對記者稱:“央企能源板塊具有低估值、高分紅、高成長的鮮明特色,有望實現估值重塑。在低估值表現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央企現代能源PE-TTM(滾動市盈率)為11.54倍,大幅低于Wind全A的17.64倍。在高分紅表現方面,2022年央企現代能源的股息率為4.29%,大幅高于Wind全A的2.06%。在業績增速方面,央企歷年來業績保持穩健增長,2022年全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6.2%。”
規模合計超850億元
今年以來,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積極布局“1+N”央企指數基金,相關指數產品迅速落地。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2023年6月27日,全市場至少有91只央國企主題基金,大部分為指數型基金,管理規模合計超過850億元。
對于“1+N”系列央企指數產品加速入市這一趨勢,工銀瑞信基金對記者分析稱:“隨著‘1+N’系列央企指數產品加快入市腳步,投資者后續可以借助相關指數基金產品布局低估值央企,把握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構建背景下央企估值重塑機遇。同時,公募基金公司通過成立發行央企主題指數基金產品,能夠給樣本資產提供再證券化的金融工具,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助力央企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貢獻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央企主題相關ETF的推出有望給相關板塊帶來增量資金,支持央企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央企板塊的投資也將受益于基本面和估值的雙重提升。
從收益率來看,今年以來央企主題相關ETF有十分可觀的浮盈。在上述有數據對比的產品中,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達到25只,其中南方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收益率最高,為22.29%。
受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構建的影響,在多數市場人士看來,央國企估值中樞預期將持續提升。
公募基金業內人士認為,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央國企上市公司經營穩健、資產質量較好、發展較快。隨著“中特估”的提出,前期央國企估值持續合理修復,但整體估值水平仍偏低。
中金公司認為,A股估值仍具備吸引力,尤其是低估值國企仍有修復空間。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20日,Wind央企大盤指數的市盈率為10.82倍,處于指數自基日以來的偏低水平。
“未來可能將有更多資金加大央企板塊配置力度,或有助于央國企估值重塑。”工銀瑞信基金對記者表示。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