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尚伃 見習記者于宏
在基金代銷這一競爭白熱化的領域里,銀行、券商與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足鼎立”的格局正悄然演變。
3月15日,備受市場關注的2024年下半年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以下簡稱“基金代銷百強榜單”)正式出爐。其中,券商作為重要的代銷力量整體表現尤為亮眼,占據了百強榜單的半壁江山,共有56家券商上榜,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依舊為券商“代銷一哥”。
從細分指標來看,2024年下半年,券商在“權益基金保有規模”“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三項指標方面均實現顯著增長,且市占率也均實現同步提升(注:保有規模和市占率的數據統計范圍均為前100家基金代銷機構,下同)。
券商展示較強代銷實力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前100家基金代銷機構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48518億元,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增長了2.6%;“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17039億元,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增長了25.3%,增勢顯著;“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為95367億元,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增長了7.6%。
從細分賽道來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方面,2024年下半年,銀行的合計保有規模有所下降,券商、保險及代理機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則均有所上升。具體來看,截至2024年末,銀行的合計保有規模為20342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下降4%。券商的合計保有規模為13225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12.5%;市占率為27.26%,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加了2.39個百分點。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合計保有規模為13949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3.5%。保險及代理機構的合計保有規模為1002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16.5%。
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蓬勃發展的態勢下,股票型指數基金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在“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方面,券商占據顯著優勢,2024年末的市占率達57.67%,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加0.65個百分點。具體來看,截至2024年末,券商的合計保有規模為9827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26.7%。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合計保有規模為5112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17.4%。銀行的合計保有規模為1923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43.6%。保險及代理機構的合計保有規模為177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15.7%。
在“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方面,2024年下半年,券商保有規模也實現顯著增長。在此方面,截至2024年末,券商合計保有規模為19055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18.5%;市占率為19.98%,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加了1.84個百分點。銀行合計保有規模為42159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4.3%。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合計保有規模為32657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5.7%。保險及代理機構合計保有規模為1496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了21.9%。
券商“代銷一哥”之爭激烈
從基金代銷百強榜單中各類機構的數量來看,共有56家券商躋身百強榜單,與2024年上半年榜單相比增加了3家;總體來看,綜合實力較為雄厚的頭部券商整體上排名居前。此外,銀行有23家,較2024年上半年末減少了2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有19家,較2024年上半年末減少了1家。保險及代理機構有2家,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未發生變化。
一直以來,在基金代銷領域,由于市場集中度較低,券商之間的競爭格外激烈,特別是“代銷一哥”之爭。截至2024年末,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證券”)兩家券商依舊躋身基金代銷總榜前十名,分別位列總榜第八位、第十位。
“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方面,中信證券以1357億元的保有規模位居券商榜首,較2024年上半年末下降1.4%;華泰證券緊隨其后,保有規模為1202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長11.2%。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河”)、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證券”)的保有規模也均超過600億元。
同時,多家券商權益基金保有規模顯著增長,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證券”)、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財富證券”)的保有規模分別增長30.3%、26.7%、23.5%。
“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方面,前十名中有7家機構為券商,中信證券依然“領跑”,保有規模為1090億元;華泰證券緊隨其后,保有規模為1087億元;中國銀河、招商證券保有規模分別為543億元、533億元;東方財富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保有規模均超400億元。
“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方面,保有規模位居前三名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保有規模分別為2088億元、1666億元、1274億元。與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保有規模增幅最大的券商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增幅為96.9%;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證券等多家券商的保有規模增幅也均超25%。
展望各類基金代銷機構的未來發展,平安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王維逸表示:“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如期推進,第三階段將規范銷售環節收費,預計將以讓利投資者、優化銷售行為為核心。各類銷售費率的優化短期內將一定程度影響各類銷售機構的業績表現,但公募產品規模的持續擴容、ETF產品的發展機遇或將對沖部分降費影響。長期來看,投資者體驗優化、銷售機構生態改善是公募基金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頭部機構具備流量、人才、經驗、品牌等差異化優勢,有望在基金銷售行業從賣方銷售向買方投顧轉型的窗口期中繼續筑高競爭壁壘。”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