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早盤,貝因美(002570)開盤跌停,報6.03元,創復權后歷史最低價,總市值跌至61.7億元。消息面上,貝因美今日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2017年全年虧損8億元至10億元,此前公司在三季報中預計虧損3.5億元至5億元。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或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公司表示,公司擬將位于杭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的22套房產公開出售給非關聯方,建筑面積合計3398.47平方米,本次房產處置事項評估總價合計1.04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3560萬元(若公司年度虧損,則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預計產生的收益約4740萬元)。
資產出售進展緩慢難補虧空
2014年以來,貝因美業績連續下滑,2016年巨虧7.8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3.83億元(更正后)。根據上市公司規則,若貝因美2017年繼續虧損,將遭退市風險警示。與此同時,貝因美股價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遭遇“斷崖式”下跌,市值在2018年1月15日跌至70.04億元,與2015年頂峰時相比縮水近八成。
對于如何止損,貝因美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謝宏在2017年11月曾公開提出“三道防線”,即出售資產、地方補貼和包括總承銷商模式在內的奶粉營銷。
而早在2017年7月11日,貝因美就在股價“閃崩”次日發布停牌公告,擬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出售上游資產,并明確表示此舉目的是為改善公司業績。2017年10月27日,貝因美首次宣布處置位于杭州和上海的7套房產。12月22日,貝因美再次宣布出售位于杭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的22套房產。
外界普遍認為,在資本市場和奶粉市場表現雙雙走低的情況下,貝因美不得不依靠變賣房產自救。
根據貝因美披露的數據計算,上述資產全部出售后約產生1.23億元的收益。其中,上游資產貝因美(安達)奶業評估增值為6350.37萬元,敦化市利健生態農牧業相關動產設備評估值為58.46萬元。兩次房產出售則分別預計產生收益2300萬元、3580萬元(非虧損情況下)。
但目前來看,上述資產出售進展緩慢,恐難彌補貝因美2017年業績虧空。貝因美在2017年三季報中預測2017年虧損3.5億元-5億元。而根據其2017年9月4日和2018年1月5日發布的公告,其上游資產出售僅在2017年8月收到了貝因美集團的1000萬元收購意向金。29套房產中,目前也僅有2套售出,成交價共計795萬元。
董事會成員有分歧被曝存內控財務等問題
即便大幅下調業績預期,有4位高管仍表示不能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其中,公司副董事長何曉華認為目前公司管理層尚未提供有助于對業績修正區間確認的相關資料;獨立董事劉曉松表示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可能存在重大風險,無法對修正后業績預測區間作出準確判斷并發表意見。
董事JohannesGerardusMariaPriem和朱曉靜認為,公司提供的部分信息和說法前后存在反復和差異,且未能合理解釋原因,以及未及時完整回復董事關于公司運營和財務情況的問詢。上述2人還表示公司多次發生業績預測重大偏差,在內控體系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未能有效改善,致使董事無法對業績修正公告中的業績預估區間和修正原因作出準確判斷。
對于修正原因,公司方面表示,市場競爭激烈,行業競相殺價甩貨,導致公司當期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此外,公司產品到期報廢致使存貨核銷較預期增加,以及應收賬款回款未達預期,較預測的壞賬準備增加而減少公司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貝因美此前還曾對其2015年業績預告、2016年半年報業績預告、2016年第三季度業績預告、2016年年度業績預告、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等作出過修正。
2017年業界大幅下調,原因為何?
貝因美回復問詢函稱:四因素致2017年業績預期大幅下調
1、隨著配方注冊制落定以及2018年起正式實施,但其“洗牌”效果未如預期般強烈,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導致當期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2、根據子公司和DarnumDairyProducts共同簽署的《產品購買協議》規定,公司預期對其采購訂單不足,預計執行該協議變為虧損合同,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減少了公司利潤;
3、因市場競爭激烈效期較短的產品買贈及消費者促銷受限,產品到期報廢致使存貨核銷較原預期增加;
4、應收賬款回款未達預期,較預測的壞賬準備增加而減少公司利潤。主要受上述因素影響,導致2017年公司業績出現巨大虧損。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于2018年1月18日公布的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數字,當年這一數字為1723萬人,同比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0.52‰,達到12.43‰。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第二個年頭,我國出生人口卻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而這對于貝因美所在的整個嬰幼兒奶粉行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