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花費至少300億元,涉及46家公司……國有資本正在加速接盤民資上市平臺。
上證報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46家民營A股上市公司宣布獲得國有資本接盤,保守測算涉及金額達300億元,有24家屬于控股權轉讓。其中,僅9月至今,已有14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向國資轉讓股權的意向。
國有資本為何在這個時間集中出手?面對陷入窘境的民企,此舉是救急,還是抄底?在選擇標的時,是基于囤殼考量,還是價值投資?交易完成后,是要整合,還是注入資產?
救急,還是抄底?
“前些年發展步子邁得太大,今年公司和我自己的資金周轉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出售股權換得現金。”深市某上市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
部分民資上市公司的流動性窘境是造成這一狀況的因素之一。中天能源9月20日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天資產擬將所持上市公司2.192億股股票協議轉讓給湘投控股,后者為中天資產及其實際控制人鄧天洲、黃博提供融資借款。交易完成后,中天能源實際控制人將從上述二人變更為湖南省國資委。在此之前,中天資產已經處在資金緊張的狀況,公司在9月13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向上市公司參投公司山東金石貸款提供一般責任保證,中天資產已被地方法院凍結所持股份。
9月至今,宣布向國有資本轉讓股權的民資上市公司已有14家。9月10日,怡亞通宣布控股股東向深投控轉讓股權,后者成為第一大股東;9月11日,環能科技宣布引入某國有企業戰略投資方;9月12日,夢網集團披露,擬引入深圳國資下屬企業,可能導致實控人變更……
永泰能源是反映國有資本“救急”的典型案例。今年下半年以來,永泰能源債務危機持續發酵,截至8月中旬,公司多期債券已經觸發交叉違約提前到期,應付本息金額合計已達數十億元。8月23日,永泰能源披露了控股股東永泰集團與京能集團簽署的《戰略重組合作意向協議》,其中提及擬通過交易實現京能集團對永泰集團的絕對控股,永泰集團甚至同意京能集團可對部分資產進行先期收購。
有投行人士表示,“救急”是可以的,但國資肩負著保值增值的責任,單方面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并不可能。
從股價表現來看,今年以來獲得國資接盤的公司股價幾乎都在下跌,年初至今僅有1家公司股價實現個位數上漲,下跌幅度的中位數為32.4%,約四分之一的公司股價“腰斬”。
囤殼,還是價投?
從獲得國資接盤的公司最新市值來看,46家公司中,有35家的市值低于百億元,占比為76.09%;低于50億元的有19家,占比為41.3%;低于30億元的有10家;甚至還有兩家ST公司。
*ST天業5月10日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天業集團的股東劉連軍向濟南高新城建轉讓天業集團10.2%股權,高新城建由此成為天業集團的實質性戰略投資者。后續高新城建將通過收購成為天業集團的控股股東,并間接控制*ST天業。上市公司9月6日的公告顯示,高新城建已在二級市場買入*ST天業的4.94%股權。
翻看基本面數據,*ST天業實在算不上績優標的。2017年歸母凈利潤為-2.27億元,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6.39億元。由于連續虧損,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所有者權益已經降至10.67億元。對此,作為國有控股公司的高新城建表示,將通過購買天業集團資產、項目公司股權、向項目公司增加投資等方式,創新業務開展模式,創造盈利增長點,支持天業集團及天業股份的業務發展。
類似的公司還有很多,而且越是小市值的公司,國有資本拿下控股權的情況越多。在市值30億元以下的10家公司中,宣布已被或可能被國資入主的公司有:國旅聯合、*ST天業、紅宇新材、騰信股份、金力泰、宜安科技、環能科技。國資奔著“殼資源”而來的意圖頗為明顯。
與之相對,國有資本對大市值的公司大多采取戰略投資的策略,并不執著于控制權。以目前市值超200億元的顧家家居為例,其在控股股東顧家集團層面引入浙商創投管理的奮華投資,后者以15億元的對價獲得顧家集團20%股權,并約定了回購期限和方式,“明股實債”的融資安排不會對顧家家居實際控制人產生影響。
在分析人士看來,今年頻繁出手的國資中,地方國資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其要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或選擇投資優質的公司分享成長,或接盤后通過理順現有資產甚至注入新資產實現收益。
整合,還是注資?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國資接盤進而注入新資產,無疑是利好。
國旅聯合6月29日公告稱,第一大股東當代資管當日與江旅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將所持公司14.57%股權轉讓給江旅集團,轉讓總價為6.1億元。交易完成后,江旅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江西省國資委變更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江旅集團與國旅聯合在業務上相得益彰。資料顯示,江旅集團是立足于江西旅游資源優勢和旅游產業發展優勢的具有國資背景的現代旅游集團,構建了“2+6”(兩個渠道平臺+六大業務板塊)的業務架構體系,具體包括:“贛游通”旅游全要素電子商務渠道平臺、江西省旅游文化產品交易渠道平臺,以及景區投資運營、酒店與民宿投資運營等六大業務板塊。
又如上海電氣,在入主天沃科技時表示,本次交易是上海電氣完善產業布局、提高公司能源產業板塊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符合上海電氣戰略業務發展方向,有利于加快上海電氣向“制造+服務”的業務轉型升級。作為控股股東,上海電氣將在業務發展、技術開發與應用、信息交流、資金等方面利用優勢地位和資源為天沃科技提供支持。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如果入主的國資本身有優質的未上市資源,攬入民資上市平臺很有可能用于相關資產的證券化。而如果國資與民資上市平臺有著產業鏈協同效應,那入主更多地應是服務于產業鏈拓展。
“有上述可能并不意味著相關公司股價一定會飆升,畢竟從長期來看,影響公司股價的核心要素還是能為股東帶來多少利潤。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重組時間和條件都必須予以充分評估。”該投行人士同時提醒道。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