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風口浪尖的東旭光電,5月22日晚間回復了深交所年報問詢函,針對市場關心的“大存大貸”、“大現金”、并購等話題進行了說明。
東旭光電相關負責人23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不存在流動性風險、兌付風險和經營風險。東旭光電應收賬款走高主因是新能源客車產業特性導致的,公司進行了充分的壞賬準備計提;對于部分并購標的短期未完成業績承諾,不能成為判斷并購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同時在負債端方面,未來有息負債仍會是公司解決流動資金缺口的方式之一。同時,該負責人表示,未來東旭光電將結合實際運營情況,匹配資本手段,優化財務結構。
為何存在“大存大貸”
2018年底,東旭光電貨幣資金為198億元;2019年一季度上升至218億元,在所有A股公司中排名84位。一方面,隨著*ST康得及ST康美等高貨幣資金公司的接連爆雷,“大現金”指標開始遭遇信任危機;另一方面,東旭光電“大現金”與“大負債”并存,去年有息負債204億元,引發市場關注。
東旭光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對“大存大貸”的恐慌和猜忌,并非“大存大貸”這種情況不能存在,而是質疑“大存大貸”現象背后的上市公司存款資金的真實性,進而擔心企業貸款資金一旦無法及時償付而延伸出來的流動性風險。
在回復中,東旭光電詳細披露了公司存款資金的構成:貨幣資金198億元中,募投項目專用資金84億,日常經營中的信用證及承兌匯票保證金、定期存單以及質押存單、保函保證金總共占用49億,上述兩部分資金均為不同程度的受限資金。公司目前可自由使用的經營性存款可用資金為65億元。
貸款方面,公司有息貸款金額包括長短期借款和有息債券總共204億,2016年到2018年資產負債率均控制在為52.29%、53.11%、53.95%,平均資金成本約為5.23%,處于行業平均水平。此外,公司在實際負債204億的同時,銀行整體授信在295億左右。
“這些數據表明:東旭光電不存在流動性風險,不存在兌付風險,不會因為存貸雙高而對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風險,這也是東旭光電不同于市場中其他問題公司的本質差別。”前述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分析,東旭立足于產業基礎,運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雙措并舉的方式,以期助推企業的發展。在這種模式下,負債經營成為現代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綜合公司資金現狀、有息負債及未來三年貨幣資金使用計劃,考慮公司已取得的銀行授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資產負債率以及與同行業的比較等因素,東旭光電在貨幣資金余額較高的情況下,維持有息負債并承擔相應財務費用是必要、合理的。”
盈利波動不影響外延戰略
2013年至今,東旭光電進行了4次定增,累計募集貨幣資金237億元。融資中的絕大多數比例都用在了顯示產業的投建之中。
東旭光電表示,通過上述定增,公司已經完成在5代線、6代線、8.5代線的全面布局,2018年報顯示液晶玻璃基板主營收入已接近50億大關。
2018年年報顯示,目前東旭光電尚未使用募集資金達83.96億元,占到公司貨幣資金的42%。其中,2013年便啟動的50億元定增資金中有14.8億元尚未使用;2016年69.5億元募集資金中,有20.84億元尚未使用。對于尚未使用募集資金用途和去向,公司表示將繼續投入。
根據記者梳理,部分募資加碼主業,部分則用在了拓展產業鏈方面。以2017年為例,這一年37.5億元規模的定增中,公司除了用于曲面顯示用蓋板玻璃項目之外,還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申龍客車100%股權。
東旭光電指出,玻璃基板、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甚至石墨烯產業,都是高端智能制造范疇。近些年的跨界是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進行的。按照2018年年報中的表述,公司之所以通過外延方式拓展新能源汽車和石墨烯領域,是為了努力構建“高端材料-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閉環,以實現1+1>;2為目的,進行橫向、縱向產業鏈整合。
從財務指標來看,相關并購已經開始貢獻利潤。以新能源汽車為例,2018年該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主營業務占比已超15%。這表明,東旭光電業績增長的動力已經變為內生與外延雙輪驅動。
不過,從2018年年報來看,明朔科技、三寶創新等并購標的都沒有實現業績承諾;同時公司對中誠國建進行了股權轉讓。這也成為這次交易所重點關注的地方。
前述負責人表示,部分并購項目暫時沒有實現業績承諾有其特殊原因,并不影響其良好發展勢頭。“以明朔科技為例,公司業績承諾未兌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業務模式由客戶直采轉變為EMC合同能源管理。EMC的特點即是公司產品銷售后,前期作為投資,后期根據節約的電費分成來確認收入,一般期限均在十年左右,而且公司產品多用于市政建設,主要客戶均為地方市政部門。另外,明朔科技較2017年度增加了研發資金投入量,年內多款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亮相,量產后將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
“戰略新興產業在前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盈利不及預期的情況,面臨短暫業績低估,明朔科技和三寶創新的良好發展勢頭未改變,隨著技術優勢不斷強化以及市場進一步打開,盈利能力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該人士指出,并購的成功不應因為標的短期正常盈利波動受到質疑。
應收賬款為何大幅走高
2014年借殼寶石A上市之后,東旭光電從21億元的營收規模和8.8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規模起步,截至2018年底的營業總收入已經突破282億元,在3600余家A股公司中排名229位;歸母凈利潤規模21.6億元,排名210位。不過,與營收和利潤穩步增加相伴生的是,東旭光電的應收賬款規模也出現持續高漲。2018年,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規模合計達到148億元,較2017年的64億元大幅增長。
前述負責人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客車業務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增加所致。2018年,新能源客車應收賬款金額由2017年43.01億上升到63.42億元。”
與此類似,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主要原因也是新能源客車業務的行業特點所致。根據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文件,新能源客車運營里程達到2萬公里方能申請國家補貼,且國家補貼審核及發放需要一定時間周期,導致新能源客車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回收期較長,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
五方面優化財務結構
東旭光電應收賬款的高企和經營性現金流的下滑,與整體大環境也不無關系。特別是在“去杠桿”及資管新規背景下,不少民營企業去年都在面臨融資困難和回款壓力。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過剩經濟和戰略轉型,在轉型中,民營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相對更加不利。由此導致東旭等民企在經營過程中不得不面臨更多的政策不確定性和資金收緊的風險。未來東旭一方面會合理安排在不同的項目上去匹配最優的資本手段,另一方面也會結合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各種營收狀況,合理地去優化財務結構。”前述負責人表示。
該人士還表示,東旭光電未來有望從五個方面優化財務結構:首先,進一步合理調整產權比率,在保證公司成長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公司防范風險的能力;第二,加強現金流管理水平,優化債務長短期結構,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經營穩定性;第三,更加優化權責分明、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第四,在做大做強資產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最后,加強公司成本控制,進一步增強資本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東旭光電能否切實優化財務結構,用實實在在的業績打消外界的疑慮,讓我們拭目以待!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