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昔日的資本大佬,環伺周圍,會留給一家上市公司何種印記?
隨著徐翔妻子起訴離婚的發酵,這位昔日“資本大佬”的投資版圖也再次被關注。
大恒科技(600288.SH),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家。
在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一片密集的寫字樓之中,大恒科技大廈就矗立在此。
5月22日,大恒科技大廈北座15層會議室,恰逢大恒科技召開股東大會,兩位安保人員,前臺的工作人員紛擾而忙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在當日實地探訪了大恒科技。而在此之前的半個月以來,記者一直在努力聯系大恒科技各個環節的相關人士。
據證券事務代表回應,當日股東大會審議議案包括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董事會監事會工作報告、201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計提2018年度資產減值準備的議案等。董事長魯勇志、董秘嚴宏深等人都在現場。
魯勇志,即是原徐翔舊部、昔日澤熙的“八大金剛”之一。
資本入局變遷
從曾經的呼風喚雨,到如今的被迫安靜。這其中,自然夾雜著大恒科技的沉浮往事。
事實上,在徐翔的母親鄭素貞所持大恒科技29.75%的股份被凍結的這幾年,這家公司一直逃不開徐翔概念股“這頂帽子”。
而圍繞于此的一眾昔日資本大佬,所勾勒的資本故事也一直續集待演。
“希望不要讓我們在控股股東股權長期凍結的陰影下活著,因為有這個陰影,企業增發、配股,甚至發債都有困難,企業難以求得更快發展。”大恒科技原董事長、現任名譽董事長張家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5月22日,在大恒科技大廈15層的辦公室,本報記者探訪,偶遇這位78歲的老人。
張家林曾任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自動化技術公司總經理。1999年開始擔任大恒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隨后任職大恒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恒科技董事長。
在技術出身的張家林看來,大恒科技的業務基礎仍然優秀。
“公司底子很好,旗下有中科大洋、諾安基金、大恒圖像、光電研究所,業績都很好。2018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064萬,比2017年增長45%,而且公司負債率不高,不會發生外界猜測的‘可能撐不下去’。但畢竟受到大股東股權凍結的影響,發展受到限制。”張家林表示。
實際上,接受采訪的老一輩技術出身的大恒科技高管們,都對公司的業務優勢仍然認可,還不約而同提到了大恒圖像和中科大洋兩塊核心業務。
“大恒圖像和諾安基金一直是兩塊比較賺錢的業務。”5月21日,大恒一位原高管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在這位人士看來,公司的隱憂不容忽視。
據其透露,“因為以前基礎好,這些年業績沒有新的增長點,靠‘吃老本’還可以維持,但幾年下來,大恒原核心骨干多數已經陸續離場,公司在發展上沒有什么投入,業務上也沒有什么拓展,又沒辦法獲得大銀行的資金支持,老本終究會被吃光,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就不好應對,2019年后經營會越來越難。”
帶著這些疑問,5月23日,本報記者輾轉聯系上大恒科技董秘嚴宏深。
“這資本本身也是想把企業搞好,雖然理想可能沒有‘為國爭光’那么崇高,不管是他要從資本市場賺錢還是什么其他因素,總是想把企業做好的。”嚴宏深從1999年8月任職至今,曾擔任大恒科技旗下子公司中科大洋的副總裁。
“資本方懂的東西,比如經營策略、管理的規范化,懂的東西肯定也會管理,但技術確實不懂,那他們也不會胡亂插手。而且現在市場這么發達,可以請第三方團隊來處理技術方面的問題。所有重大決策肯定是有理有據的,不會隨意下達,也不會阻礙公司發展。”嚴宏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市場上還有一種說法頗具影響,認為魯勇志仍然是控股股東的管理執行者,對此觀點不一。
5月24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大恒科技旗下公司高管認為,“很多決策都是以董事會的名義在董事會上討論的。”“魯勇志到了公司之后,日常運營都是放權給管理團隊去決策。”該人士表示。
不過,不同角色或許感觸不同,更細節的信息,或許只有當事人才最為清楚。
核心業務復蘇觀察
僅從公開數據來看,在2011年至2014年凈利潤同比連續減少后,2015年至2018年,大恒科技境況逐年轉好,分別實現凈利潤為2759萬元、2937萬元、3485萬元和5064萬元。
“我們董事會大部分成員是大股東鄭素貞女士委派和推薦的,所以核心管理層受大股東影響比較大。但是有些技術骨干還是原來大恒、大洋出來的。”嚴宏深表示。
前述高管表示,“這些年大恒科技人員變動都在正常范圍內。”
官網顯示,大恒科技擁有大恒光電、大恒照明、大恒光學薄膜、中科大洋、泰州明昕、大恒激光等業務板塊。
被高管們多次提及的大恒圖像和中科大洋,都是大恒科技控股子公司的核心業務。
其中,大恒科技持股72.7%的子公司中國大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恒”),以機器視覺“組團”為主,核心為中國大恒集團有限公司圖像分公司,中國大恒子公司北京大恒圖像視覺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多家公司,涵蓋機器視覺檢測產品、圖像及視頻采集產品、系統集成產品等。
2018年,機器視覺“組團”業務的銷售收入9.21億元,較2017年增長4.42%;凈利潤5415.13萬元,較2017年增長5.93%。
此外,大恒科技持股63.8%的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大洋”),也是其重要利潤貢獻之一。
2018年中科大洋實現營收6.29億元,較2017年增長10.35%;實現凈利潤2878.5萬元,較2017年降低9.09%。
此外,大恒科技還入局金融,參股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國大恒持有上海大陸期貨有限公司49%的股份。
大恒科技董秘嚴宏深提到,“公司的圖像采集管理技術還是可以的,中科大洋的4K超高清也有一些機會,我們在融媒體方面也做了技術性的產品線準備”。
“融合媒體,還有4K超高清都是我們現在重點布局的業務,我們期望業務會有大幅增長。”上述大恒科技旗下公司高管也表示。
在他的描述中,徐翔事件的影響已經逐漸淡去,“早期有影響”,“最早的是2015-2016年,本來2015年公司有一個定增募資計劃,我們先用5000萬自有資金購買南京厚建軟件責任有限公司51%股權,準備到時候再用募資,突然間布局計劃就打亂了,一下子現金流就有了缺口。”他提到,不過收購后,南京厚建出現了比較好的協同效應,2017年還參與了人民日報融合媒體的中央廚房項目建設。
“2016年中科大洋的確存在20%的員工流失,用戶層面也會有困擾,但都是正常情況。到了2016年7-8月,團隊穩定下來以后,特別是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重點項目的實施,也讓用戶逐漸恢復了對中科大洋的信心。”該人士回應稱。
未來處置猜想
隨著應瑩在4月初起訴離婚,關于資產如何處置的問題也再次牽動資本市場。
“因為股東情況,像配股、增發,這些融資渠道,公司都沒有,也就銀行貸款還正常。機構投資者也有股票池,哪些能作為投資標的,大股東有問題就被排除在這之外了。”因此,嚴宏深也表示十分期待能有一個處置結果。
“我們也在慢慢爭取擺脫事件的影響,但是大股東股權還是凍結狀態,現在也沒法完全擺脫影響。我們都希望此事可以盡快解決,解決肯定有利公司發展,但目前國家究竟怎么解決也沒定論。”嚴宏深表示。
名譽董事長張家林也同樣表示,“因大股東股權凍結,銀行出于風控考慮不敢給企業增貸,至于定增配股,投資機構也不敢放心投資。所以我們很希望大股東的股權凍結盡快解決,有個定論。當前這對大恒科技的發展是最重要的。”
數據顯示,目前鄭素貞持有大恒科技29.75%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持股均被凍結。
一個普遍的設想是拍賣:尋求新的股東接盤。
而這可能產生的變化也難以預測。
“股權變更?這不是我們經營團隊該關心的事,我們關心的是,無論最終結果怎么樣,希望能夠盡快恢復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正常融資平臺的功能,讓大恒科技的下屬企業能夠在資本的催化下,實現跨越式的增長。”上述不愿具名的大恒科技旗下公司高管如此回應。
“我們也沒有上級主管部門,沒有人能來出面管理。其實對于這件事我們的中小股東也很著急,一直有在給交易所、或者相關部門反饋,但是目前也都沒有結果。”嚴宏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而對于澤熙系入主后不同管理層的微妙關系,上述不愿具名高管認為,剛剛來的時候,雙方的業務目標不同,澤熙系的管理者風格偏保守,與我們實際操盤者容易產生分歧。但是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各方已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目標正在逐漸趨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