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ST華業漲停報收0.91元股價,這份漲停對徘徊在退市邊緣的*ST華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ST華業股價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低于1元,很可能成為繼去年的中弘股份后又一家因為股價連續低于1元而退市的股票。9個交易日,0.91元的股價,無疑為其又續了一口氣。
去年9月底以來,可謂*ST華業的多事之秋,公司百億債權爆雷,經歷兩輪大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在這條瀕臨退市的路上,既有控股股東的被迫減持,還有3.5萬散戶抄底踩雷,以及眾多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一向被視為聰明資金的北上資金,在*ST華業17個連續跌停期間也曾被悶殺。
大批散戶新入局
*ST華業(華業資本)原為華業地產,原來主要從事的是房地產業務,2015年6月更名為華業資本,準備從單一的房地產業務變為包括房地產、礦業、醫療、金融四大業務板塊的多元化發展模式。
2018年之前,*ST華業一直也是白馬表現,2015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6.81億元、52.03億元、38.6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83億元、12.18億元、9.98億元。
*ST華業股價也曾在2015年6月份牛市頂峰之時達到24.48元的高位,公司市值一度超過300億。不過,業務轉型也埋下隱患,2015年*ST華業不斷“加杠桿”受讓恒韻醫藥應收賬款,規模逾百億元。然而,到2018年9月底“爆雷”,百億債權驚現“蘿卜章”。至此,*ST華業危機全面升級,此后不斷爆出債務違約、實控人暫無法回國、控股股東質押股遭強平、董事涉嫌詐騙被刑拘。
2018年業績出爐,*ST華業凈利潤巨虧64.4億元,年報也被審計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報告,并被實施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華業資本變更為*ST華業。
從百億債權爆雷至今,*ST華業經歷了兩輪大跌。第一輪大跌是在2018年10月份前后,*ST華業百億賬款爆雷之時,公司股價從8元左右高位一路下跌至3元下方;第二輪是在公司年報公布并被ST(風險警示)后,4月30日至5月27日,*ST華業連續17個交易日跌停。
連續大跌之中,記者又看到了熟悉的大批散戶“抄底”的影子,只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數萬散戶又抄在了“半山腰”。
從股東戶數變化來看,有3.5萬抄底散戶被套。從2016年四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末,*ST華業的股東總戶基本維持在3.5萬戶左右水平,2018年9月30日時其股東總戶數還是36911戶,到2018年底時其股東總戶數已增長至65386戶,到2019年3月31日則增長至72397戶,相較于去年三季度末*ST華業股東戶數暴增35485戶,幾近翻倍。
大股東被迫減持
在2018年*ST華業百億賬款爆雷,公司股價大跌之時,*ST華業控股股東華業發展股權質押也爆出危機,2018年10月12日*ST華業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股票將依約被強制賣出。在此之前的2018年10月9日,*ST華業已公告稱華業發展將其持有的約1056萬股公司股票補充質押給國元證券,至此華業發展所持全部*ST華業股票(占比23.44%)已經被100%全部用于質押。
之后在2018年10月15日至10月25日連續10個交易日,華業發展所持*ST華業股票連續被國元證券強制賣出,共計賣出1430.25萬股,減持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1%。
另外,國元證券自2019年1月18日至4月30日通過競價交易方式累計處置華業發展所持公司股份1479.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4%。而且從公告來看其中有146.08萬股,是發生在4月1日至4月30日之間,剛好在*ST華業復牌后開啟連續跌停之前。
另外,根據6月4日*ST華業發布的控股股東持股被司法輪候凍結公告來看,華業發展最新持股占總股本的21.22%,在5月7日至6月4日之間其持股再次減少402.27萬股。期間*ST華業股價尚處于1元上方。
雖然*ST華業股價持續下跌并且瀕臨退市邊緣,但受限于減持新規,其大股東所質押股票雖然爆倉也無法大規模在二級市場被賣出。
機構踩雷
在*ST華業大幅下跌后抄底踩雷的不僅有散戶,眾多機構投資者包括部分公募基金以及證金、匯金等國家隊資金也同樣踩雷。
根據統計的*ST華業機構投資者情況來看,2018年中報時共有69只基金共持有約5286萬股*ST華業股票,到2018年末時持有*ST華業股票的基金家數雖然減少到41只,但合計持股數量也增多,達到約6073萬股。
南方基金與鵬華資產、農業銀行指數基金則成為其中踩雷者。在2018年中報中,南方基金共有8只產品合計持有787.26萬股*ST華業股票;到2018年年報時,南方基金共有6只產品合計持有1291.63萬股*ST華業股票;而到2019年一季報時,雖然基金公司只公布了其前十大持股情況,但依然顯示南方基金有2只產品合計持有1202.38萬股*ST華業股票。
另外,鵬華資產-金潤24號資產管理計劃,在2018年三季度末持股約1685萬股,新進入*ST華業前十大股東,該資產計劃在2018年四季度減持約128萬股*ST華業股票,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該資管計劃持股量依然有約1557萬股。還有農業銀行中證500指數基金,是在2018年四季度新進入*ST華業前十大股東,2019年一季度僅少量減持約64萬股股票,期末仍持股約1202萬股。
以2018年三季末*ST華業股票5.46元收盤價計算,如果4月份以來鵬華資產-金潤24號資產管理計劃與農業銀行指數基金均未賣出的話,其賬面虧損已分別超過7000萬元和5400萬元。
證金公司和匯金公司均是在2015年第三季度第一次出現在*ST華業的前十大股東之列。在2018年中報中,證金公司與匯金公司分別持有*ST華業約2220萬股和1628萬股,之后在2018年三季度證金公司增持了約497萬股*ST華業股票,剛好是在*ST華業“百億債務爆雷”披露前。
一直到2019年一季度末,兩家公司持有*ST華業數量一直未變,如果兩家公司持股依然沒有賣出的話,證金公司與匯金公司則分別經歷了*ST華業去年10月份和今年5月份以來的兩波暴跌。
但也有機構在第一次大跌后果斷“逃生”。華泰證券在2018年三季報中仍持有約3014萬股*ST華業股票,而在2018年年報中華泰證券已經消失在*ST華業前十大股東行列,另外在2018年末Choice統計的券商持股中,*ST華業的券商持股家數也由原來的1家變為0家。
“聰明資金”被“悶殺”
一向聰明的北上資金,在*ST華業也栽了一個小跟頭。去年9月份時滬股通持有*ST華業股票數量還保持在400萬股左右。經歷去年10月初的爆雷大跌后,*ST華業股價在3元下方徘徊,到2018年11月1日,滬股通持股突然暴增至4498萬股,而前一天(2018年10月31日)滬股通持股還不足477萬股。
之后滬股通持有*ST華業數量快速增加,至2018年11月29日持股量達到階段性高位,約6861萬股,持股占*ST華業股份比例也達到4.81%。之后又快速減少,至2018年12月11日,滬股通系統持有*ST華業數量已減少至僅有約903萬股。
但是這波短期“抄底”操作中滬股通資金應該是鎩羽而歸,從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11日,*ST華業先小幅上漲后繼續下跌,期間股價整體跌5.33%,而且從2018年11月14日滬股通增量資金還未達到最大值時,*ST華業股價已經開始下跌。
之后滬股通資金持有*ST華業股票的數量雖有震蕩但均保持在3000萬股以下,2019年一季度末時持股量為2237萬股,滬股通資金也成為*ST華業第六大股東。4月份滬股通資金雖然在震蕩中堅持*ST華業,但在*ST華業年報公布及股票被ST前的4月26日,滬股通持股數量仍有約1080萬股,而且有超過225萬股是在4月26日當天增持,當天*ST華業收盤價2.78元/股,滬股通系統持股市值約3002萬。
這3002萬滬股通資金在*ST華業的連續跌停(4月30日至5月24日)中幾乎全部被悶殺,僅有在跌停打開交易量放大的5月17日滬股通資金賣出了13.12萬股*ST華業股票,5月24日當天滬股通資金持有*ST華業的市值僅剩約1312萬元。也就是說在*ST華業的連續大跌中滬股通資金因無法出逃直接被悶殺了近1700萬元。
直到下一個交易日(5月27日)*ST華業雖然繼續跌停但放量,當天滬股通資金大幅賣出超過277萬股,之后滬股通資金連續凈賣出*ST華業,到有最新統計數據的6月20日,滬股通系統持有*ST華業數量僅剩約218萬股。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